赵匡胤为什么规定:不杀“士大夫”?若不是这条规定,大宋早亡了

2021-10-08 14:00     360kuai

北宋的太祖皇帝赵匡胤死后,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率军亲征北汉。北汉灭亡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形成了中原统一之势,这时候的"攘外必先安内"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宋朝建立初期,就实行了用文人治理国家的原则。其实,这条政策的制定是有着其背景因素的,随着社会发展,王朝的进步,文人体量越来越大,国内便热衷以文治国。在当时,这是好事,但是,也涌现出了不少弊端。在选择用文人治理国家的时候,文人的一些弊病不仅会影响到老百姓,甚至,还影响到了当时的君王。

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军事势力并存的情况,百姓无法正常生活苦不堪言,这个状态持续了很久。当时就是:谁有兵权,说就能称王。可以说,是武人当道,大家都崇尚武力。反观文人,在这个时期并没有什么地位。在那个混乱的时期,一个军事王朝建立之后,外界的纷乱暂且不说,其内部也有非常多问题,有太多争位夺权的人。

当时的政权危机四起战事混乱,所以,很少有人能一直效忠于某一个人。面对日新月异的政权更替,人们卖主投靠新主人仿佛就成为了一种常态。经历了常年混战,人们在绝境中挣扎了太久,再也不是那个志存高远的心境,"生存"则成了唯一目标。所以,如果有人跑过来教育大家"你们要衷心,要孝顺,更要忠君... ..."这似乎是大家都不爱的论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