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名将,本可挽救大明,却都被崇祯害死

2021-10-07 13:40     360kuai

明末清初,时局动荡,风起云涌,北方的皇太极虎视眈眈,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沿海地带还有倭寇不断侵扰,大明内外交困,岌岌可危。

小编不禁想,大明就没有一位为忠臣良将能够力挽狂澜吗?然而并非如此,明朝后期也有一大批的良臣,只是崇祯皇帝未能慧眼识英才,他们得不到重用,反而被杀害了。

现在小编就来盘点一下明末的悍将。

孙承宗,河北保定人,明末军事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一位文武全才。他还是明熹宗朱由检的老师,明末文坛领袖。在明朝与后金作战不利的情况下,边防危急,孙承宗接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领军十一万,与金兵作战,接连得胜,收复失地四百里,并且培养了袁崇焕等一批军事良才。

卢象升,字建斗,明末将领,名族英雄。卢象升文人出生,但是武艺超群,热爱军事,自由熟读兵书,崇祯二年,皇太极进攻北京,卢象升招募兵勇勤王,自此崭露头角。

他一生抗清,以善治病出名,曾向崇祯建言:选用奇兵疏,招募1500人组成一个特殊部队,专门用来奇袭。这一战术也在战场上取得过很精彩的战绩。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

孙传庭,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对军事颇有研究。崇祯九年,进入陕西主持军务,取得很大的成效,扩充了兵源,增加了军需。在此他期间大败义军首领高迎祥,使得李自成几乎全军覆灭。

卢象升阵亡后杨嗣昌进献谗言,欲令陕西军队前往北京抵御清军,孙传庭极力反对,无奈值得辞官。杨嗣昌还不放过,诬告孙传庭,使其入狱三年。待到出狱时,已是物是人非,难以力挽狂澜,最后在与清兵的战斗中英勇就义。

小编想,正是因为崇祯的多疑猜忌才导致佞臣有机可乘,使一大批的忠臣良将身死或者郁郁不得志。如果没有猜忌,大明的结局一定不会是这样的,真是应了一句话,自作孽不可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