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其立自己的长子拓跋嗣为太子,就要杀掉拓跋嗣的母亲,但是拓跋嗣死活不同意。最后想立二儿子拓跋绍为太子,也要求杀掉其母亲,没想到拓跋绍发动政变杀了拓跋珪。后来拓跋嗣重新夺回皇位,觉得老爹这个"立子杀母"的规矩很好,于是开始严格执行。
此后,凡是被立为太子的人,其母亲都遭到屠杀,形成了固定的制度。虽然残忍,但确实起到了保护皇权,避免外戚掌权的目的。因此,当时妃子们和皇后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了,这无异于宣判了死刑。
其实,这个立子杀母的规则,可不是鲜卑族拓跋珪的创举,早在汉武帝时代就已经产生。在汉武帝晚年,错杀了太子,而之后想立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但是又担心钩弋夫人掌权,为祸社稷,成为又一个吕后,因此在死前将钩弋夫人杀掉,以绝后患。后代很多朝代也都学习这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