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明兴起的卫所制度,最终是如何一步步吞噬掉明朝的?

2021-10-05 12:20     360kuai

关于明清那段恩怨以及明朝是如何灭亡的,讨论得实在太多太多,剥丝抽茧,就会发现有一项制度,是大明兴起的关键,也是大明灭亡的根源。那就是早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创建的卫所制度,直到现在,很多地方仍留有卫所制度的痕迹,比如天津卫、威海卫、安东卫、石臼所等等。很多人认为卫所制度,是模仿了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了元朝军队制度而创建的,然而,笔者认为,与其说这是一种军事制度,不如说是一种土地制度。也正是它的这种土地经济的属性,是推动大明强盛的根基,也是最终吞噬大明的恶魔。

卫所制度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军事制度,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在一些军队里,分给士兵每人15亩土地,以维持生活。1365年,战争结束后,在长江中游平原地带的一些遭受兵燹地区,因赤地千里,便派士兵前去军屯,每个士兵分给50亩土地和耕牛农具等,免除田租徭役。这一制度在明朝建立之初的前30年,每年都能生产大约3亿公斤粮食,足以供养100万军队,从而使朝廷无须从国库开支,就能维持一支庞大的军事边防力量,所以朱元璋对自己的创举洋洋自得,曾夸下海口说"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粟"。

得益于卫所制度,明朝一度控制了直抵朝鲜边境的东北地区,在对蒙古的战争中一再获得优势,明成祖曾五次出塞北征,后来又一度将蒙古人赶出了河套地区。为了使这一精心设计的制度能够永久维持下去,规定卫所军士的身份世袭不变,子弟不得参加科举,也不能另谋职业。当然,任何制度的设立初衷都是好的,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瑕疵,尤其是在执行过程中会逐渐走样。由于卫所军士的世袭身份,就使得将领和士兵之间,容易形成紧密的个人联系。为了避免发生像唐代那种藩镇割据的局面,朝廷对军队实行三权分立,领兵、调兵、指挥由不同职能部门掌管。所有军户的户籍归五军都督府打理,卫所军队平时由卫所军官带领,而军队的调动权力则在兵部的文官手中,都指挥使负责指挥军队上前线作战。当朝廷需要调兵打仗时,由都督府指定的总兵官统领军队,这些士兵就脱离了原来的卫所军官,而总兵官则向朝廷任命的统帅负责。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