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并不被人喜爱拥簇,且多被嘲笑,文宗、武宗都曾经常在宴会上逼迫不善言辞的李忱说话,并以此为乐,称其为"光叔",对长辈李忱极为不尊重。武宗尤其看不起李忱,"武宗气豪,尤不为礼。"既然如此,李忱在众人眼中并非才华之人,那么武宗为何要册立自己看不起的人为继任者呢,还在诏书中说"贤德",这不自相矛盾吗?
宣宗即位后,第一件事便是清除武宗的重臣李德裕,可见其心虚。可是马元贽等宦官的算盘也打错了,宣宗并不呆傻,虽然得到了宦官的支持,但他深知宦官的害处,尽量采取措施来限制宦官势力。为宣宗即位立下大功的马元贽,虽然手握禁军,表面风光无比,但没有形成什么实际力量。宣宗即位后,一改即位前的木讷迟钝,做事雷厉风行,并且勤于政务、兢兢业业,此前心怀不轨的宦官只好忍气吞声。
唐武宗册立叔父李忱为皇太叔,继承皇位,或许出于无奈并非本意。宦官扰政,拥戴李忱为宣宗,但宣宗却限制宦官势力,一系列为政举措,为国为民,明察果断,在位时期被称为"大中之治"。武宗的无奈册封,就结果而言或许并非是错误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