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通缉令画像那么抽象,为何还能抓到逃犯?告示上的字是关键(2)

2021-10-02 17:19     360kuai

在春秋战国时,有个名人伍子胥因得罪了楚平王被全国通缉,他的画像被描绘出以后,官府把这张画逐级递层的分发下去,从市到县再到镇,甚至人烟稀少的村落,都会派人去贴上告示,伍子胥被这种地毯式的搜索逼得无处可逃,幸亏他运气好又有贵人相助,才逃到别的国家躲过一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通缉令特别实用,而且底下的执行力也很有效!不夸张的说,那张潦草的画像可以媲美现在的"电子监控"。

其实这并不是通缉令真正的厉害之处,毕竟画师的水平就算再高,受工具限制,画像的还原度也谈不上有多高。一份潦草的画像,现代人看不懂,古代老百姓一样看不懂,但上面写的一行字老百姓可盯得清楚,这才是通缉令的关键!即使放在现代,逃犯也会害怕。告示上的一行字就是"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XX。"这可不是笔小数目,何况是放在普遍贫穷的古代,那些爱财的老百姓指定对告示印象深刻。这种规定从春秋争霸时期就有了,起初的目的是为了缉拿间谍和刺客。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