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降将非常多, 为什么就于禁的名声最臭 原因很简单

2022-09-22 08:19     360kuai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这段历史风云之中,各路诸侯军事割据,战乱不断,良将谋臣的涌现也比比皆是。随着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做大做强,各路诸侯也纷纷被消灭,三国出现不少降将,比如关羽、张郃、张辽、马超等人。降将非常多,而且有一些人非常有名气,唯独于禁的名声最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关于于禁投降的问题,我们或许得从于禁生平说起。于禁,字文则,性格厚重,从曹操起兵的时候,就追随,一直备受曹操器重。于禁是曹操除宗室之外,能够独立领兵的大将,常常独自领兵作战,而且基本作战勇冠三军,处于完胜状态,比如破吕布二营,破高雅,斩刘辟、黄卲,斩桥蕤等四将,宛城遇袭后负责殿后,斩眭固,以二千兵马守延津拒袁绍,甚至与乐进率少量兵马,攻破袁绍几十个据点,使得曹操在黄河北岸立稳了脚跟,为之后的曹袁对决打下了基础;攻破杜氏津,在曹袁相持阶段打破僵局,平东海叛,降梅成等。

公元216年,于禁封左将军,假节钺。这是曹操麾下除夏侯惇之外,最高权限的武将,在曹操阵营属于绝对的大咖。在公元219年之前,于禁远胜张辽、乐进等人。然而,建安二十四年的秋天,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成就了关羽的威震华夏之名,同时也改变了于禁的人生。

事情的经过,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围困曹仁,将曹仁打的只能求援。曹操听闻曹仁有事,只好派出麾下最重量级大将于禁统帅七军救援,只是没有想到,当时适逢秋季多雨季节,汉水暴涨,关羽巧妙的利用这个自然灾害,来一场"水淹七军",几乎将于禁所部全部淹没,导致于禁投降,曹仁副将庞德被杀,关羽顿时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动了迁都的心思。

于禁的投降让这位著名的大将"晚节不保",接连遭遇魏蜀吴三国方面的羞辱,甚至背负千古臭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名节效应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注重名节,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古人视名节如碧玉,倍加呵护之、珍视之、捍卫之。于禁作为曹魏忠将的典型代表,应该履行的是忠诚和信用,应该珍惜的是名誉和气节。而这临阵投降的事情,是绝对不是第一首选,最起码应该做到宁死不屈或者舍身存节。有名节才有名望;有名望才有名气。于禁连忠君的名节都不要,自然无法留下好的名气。

第二:名人效应

于禁是三国时代的名将,统军大将,一代枭雄曹操的心腹,连这样的人物都投降了,制造的影响力,自然就不同凡响。而且连曹操都感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曹操作为执政者,虽然没有过多的怒骂于禁,但是还是想不通自己这位30多年的老部下,怎么在最后关头降了,不是应该以死效忠吗?而且庞德这位名将却宁死也不降,形成极大的反差,让于禁几乎从神坛直接跌倒地下,在庞德的衬托之下,名气能不臭吗?

于禁到底为什么降,无人得知,但是通过史料研究发现,关羽除了擒获于禁之外,还擒获于禁步骑三万部下,或许这"步骑三万"也许也是于禁投降的原因之一,在生命面前,即使在厚重的于禁,也不希望自己的部下全军覆没。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