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官怎么管理?每三年一次选拔考试,升迁有二十二个官阶

2024-03-15 06:22     360kuai

作为人类社会正常运转最不可或缺的群体,医生这一职业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毕竟谁人又敢保证自己一生都不会生病呢?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渲染之下,医生在更多时候已经超越了其职业本身,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是众多饱受疾苦之人的守护神。

同时,经过千年的发展,我国在针对医官的政策和制度也在不断得到发展,这不仅是统治者维为了体现自身独特性才出,它也能够更好地整合医生的力量,来为整个社会造福。尤其是到宋代,医官管理更是显得颇为完善,有不少值得借鉴参考之处。

一、对我国古代在医官管理层面发展历程的简单介绍

1.先秦时期较为原始自然的萌芽阶段

在夏商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度贫困低下,生存就是最大的问题,这导致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神灵等有着超乎寻常的推崇和尊重,以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群体--巫医就开始出现。

他们在为病人治疗疾病时,总会采取一些神乎其神的手段来形成诡异神秘的气氛,这既可以起到安慰病人的心理效果,也能够夸大自己的能力、显得与众不同。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他们又会使用真正具有疗效的药物或者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完成治病救人的任务。

但是,这种巫术和医术汇聚到一个人身上的情况,也对医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毕竟一个人医术的进步要靠的是刻苦钻研,而不是整天求神问佛。直到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两项职业在逐渐分离开来。

《 周礼·春官》当中就有着这样的记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大祝掌六祝之辞",说明当时的巫师和大祝已经不再负责医疗相关的事情。

同时,当时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认为疾病的治疗应该从强身健体和调养生息等方面入手。也正因此,医学得以走上独立发展且科学严谨的道路,很少再与神鬼相联系。

另外,作为我国神话当中最具有实践和科学精神的医学故事,神农尝百草可谓为后世的医生们做了一个相当经典的榜样。

除了巫医分离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开始有意培养部分医生来专门为王公贵族看病,这也是医官最早的雏形;民间也还是存在着不少悬壶济世的医生,在造福民众的同时,以师徒相承的方式将自己的一身所学发扬广大。

2.秦朝至隋唐的医官管理逐渐趋于正规和完善

在秦朝的医官制度当中,太医令是掌管医药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到了西汉,太医令这一官职被分为两个人,一被纳入太常管理,一个则负责保管皇宫中储藏的大量药物,东汉时期又复归为一人。

同时,皇帝还有专门的"侍医",不用想就知道,能担任这个官职的多半是当时医术最精湛的人。除了这些官职外,政府还设置了不少辅助医官,"太医、乳医、医待诏、本草待诏太医监"等等,他们各司其职,如中宫药长便负责药品的供给,共同完成为皇室贵族们的治疗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在地方也设置了医官和一种辅助官员,医工长则是地方的管理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汉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相对完善的医疗管理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官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医生的职责也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多了一项。

由于当时政治稳、战乱频发,既是为了安抚民心,也是为了防止疾病肆虐,北魏政府专门设立了医馆和别坊,"使京畿 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严敕医署,分师疗治 ",发挥着疾病防控的作用。

到了晋朝,太医署则成了全国医政管理的最高机构,由太医令和太医承来负责这一机构的日常运转。也在这时,由政府主办的医疗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宫廷內部将药草园当作培训基地,教导他人医学知识。甚至这一制度还曾传入朝鲜,为当地的医学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南北朝在大体沿袭了前朝制度的同时,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如南朝梁时的尚药局,北齐时的藏药局。西晋颁发的《医药疾病令》则是我国第一部医疗管理方面的法规,不断为后世借鉴。

等到了隋唐之后,医官制度不仅已经发展了千年、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经验,当时稳定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也为其持续完善奠定了基础。

与医官有关的考核、奖惩、选任甚至是医德都开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医学教育也逐步呈现出医、针、按摩、咒禁四大领域并行发展的态势。

规模得到扩大之后,可供朝廷选用的医疗人才也就增多了。可以说,宋朝医官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如此完善,是与这些前面的经验分割不开的。

二、宋朝医官的选任方式较为多元

1.流传千年仍发挥作用的征召法

征召法,顾名思义,就是由政府发出命令,寻求天下之众医术精湛之人来进宫服务、成为医官,它的产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

秦朝建立初期,由于当时缺乏系统的医疗教育体系,且之前也没有较为完善的医官管理制度,导致当时的清朝政府不得不采取征召法来弥补宫廷医疗人员的空缺。

由于初期的宋朝在国家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使其不得不采取征召法则来缓解当时宫廷的医疗压力。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不愿被征召入宫的还会受到严格处罚,"规避赴阙者,其所属处亦不得盖庇",算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

2.作为主要选举手段的试选法

前文已经说到,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初始的医官教育体系。到了宋朝时,无论是繁荣的经济还是稳定的社会环境,都为医学教育的持续普及和深入奠定了基础。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从众多医学生当中选举出能力突出的几位进入宫廷,便成了主要的问题,试选法也就应运而生。同时,时任翰林学士的张方平也认为医疗作为人命关天的大事,政府必须在选拔之时尽量保障医官的技术水平,如此才不会出现庸医害人的情况。

从此以后,宋朝每三年便会开展一次医官选拔的考试,考试题型、数量和录取标准等方面也都有着相对应的严格规定,从医学原理再到草药识别都被囊括进去。

宋徽宗即位之后,还曾另外设立太医学,其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医疗人才。考察完毕之后,根据他们的成绩来划分上中下三等,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这与科举取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3.另为补充的荫补法和荐举法

荫补法,就是把一众皇亲国戚和高级官员的子弟、亲属、门客等授予医官的资格。这种方法不仅只能为有权有势之人使用,而且限制颇多,在整个宋朝的医官选拔当中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

荐举法则是由官员们推荐出医术高明之人,在经过政府考核通过之后,便可以正式成为医官。虽然相比于荫补法来说,它的覆盖范围更加广阔,但可暗箱操作的机会仍然不小,与汉朝时期的察举制颇有些类似。

三、宋朝医官的品阶设置也经历了一系列过程

1.早期属于武官阶层

虽然这听起来相当奇怪,但事实就是如此--宋朝初期的医官确实是属于武官一类。据史籍记载,宋朝武将在朝廷之中需要站立在皇帝左侧,也称东班,在其中二十个官职当中便有着翰林医官使。

同时,翰林医官使往往是兼任,其担任者还具有其他军事方面的工作,如宋真宗就曾这样下诏:"翰林医官使霍炳为榷易使,兼翰林医官使,仍给见俸,他人不得引为例。"

2.后期逐渐演变为独立官阶

宋徽宗时期,医官附属于武官类别的乱象终于结束。宋徽宗将医官独立出来,规定医官也不得兼任文官职务,使医生可以专心致志地研究医学。这不仅为医官更良好有效的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也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

事实上,医官在宋神宗时期的一些名字,如尚药奉御、翰林医学等等就已经显现出医学特色,宋徽宗的这一改革也算是适应时代发展。再之后,宋徽宗将医官从安大夫到翰林医的升迁,总共规定了十四个官阶,之后再变成二十二官阶,直至宋朝灭亡。

四、总结

虽然在如今的现代社会,医官管理已经基本不会再得到大规模应用,但纵观宋朝医官管理制度的整个发展过程,却仍然让人受益良多。宋朝在建国初期并未明确意识到医疗工作者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而是选择将其当作一个普通官职,这无疑是他们的失误。

然而,在经过不断的改良过后,宋朝终于选择将医官独立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病救人的功效,这无疑也是进步的体现。同时,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医疗高超之人,也才有了现在我国独树一帜的医疗体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