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屈辱吗?北宋获取的好处超乎想象,难怪寇准引以为傲

2022-10-30 14:20     360kuai

自赵匡胤建立大宋以来,因为幽燕十六州的领土争端,宋与辽战战和和、打打停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萧太后、辽圣宗率全国兵力,大举南下亲征,直抵黄河。宋真宗在寇准强力要求下也亲征澶渊。

战事进入胶着状态,辽军深陷宋军纵深之中进退两难,宋军又不足以将辽军全数拿下,反而有可能激起对方背水一战,双方都不愿承担如此大的战争风险。

于是,曹利用奉命出使辽营谈判。去时,真宗亮明原则:保住关南地区,疆域一寸也不能让;可以适当给辽一定的经济补偿,上限是一百万。寇准却给曹利用下了死命令,经济补偿不得超过三十万。

最终,宋辽达成和议:宋朝继续占有关南地区,每年给辽岁币十万两白银兼二十万匹绢(两者相加相当于三十万)。

比真宗的心理预期少了三分之二,为朝廷节省下一大笔钱,寇准当然要引以为傲了。但是,真正让他引以为傲的还在后面。

"澶渊之盟"为北宋换来的是上百年的边境和平,虽然每年给辽岁币,但是不到用兵的百分之一。

最关键的是边境贸易逐渐繁荣,大量的货币流入北宋政府和百姓手里。

河北、河东地区设置的大榷场(货物交易市场)多达十几个,辽人卖的是羊、驼、马等牲畜,宋人卖的是茶叶、纺织品、瓷器、矿物以及香药、象角、北珠等奢侈品,仅从贸易结构来看,贸易顺差肯定在北宋,赚钱多的自然是宋人。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双方贸易刚刚恢复后,北宋朝廷每年就从中获取四十余万的利益,已经超过了岁币数额。而且随着双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展,北宋获取的收益犹如蛋糕一般不断膨大。到宋仁宗时,仅茶叶一项,朝廷每年就获利高达400万。

北宋从中到底获取多大收益,没有具体明细,没有收入记录,但是仅从相关零星记载便可看到,北宋的收益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

除此之外,北宋政府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无形中的货币战争。

宋朝规定:宋人和辽人做买卖,不能使用铜钱,只能以货换货。但是,辽人买宋人的东西,可以用铜钱、白银等货币。

规定实施后的结果不言而喻:货币最终全部回流到北宋。在这方面北宋绝对是王者。

溯源君认为,一直以来人们给"澶渊之盟"贴上"屈辱"的标签,是一种误解。

其实,"岁币"和我们一直称颂的"和亲",都是一种非武力处理中原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手段,只是形式上有区别,实质上都是给对方以好处,求得和平相处。

"和亲"以女人换和平,体现的是中原对少数民族的友好和赏赐。"岁币"是用钱换和平,体现都也是一种赏赐,二者实属异曲同工。

但是,"岁币"好像比"和亲"带来的稳定更持久。"和亲"能持续十几年、几十年,已经很不错了。而"澶渊之盟"却让宋辽两国的和平持续了一个半世纪。而且,"和亲"给经济带来的好处远不及"澶渊之盟"。

或许,有人会说,没有强大的武力震慑,没有开疆拓土,"澶渊之盟"相比汉武大帝、相比康熙乾隆,少了一份威武。

但是,你可曾想过,任何一种武力,其背后都是劳民伤财的付出,不彰显强大的求和,难道带来的不是国与民的安稳、殷实吗?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