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上演“造船抗清”好戏,模仿“围魏救赵”?

2022-10-19 14:39     360kuai

封建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大事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臣民的生杀予夺,也通通操在皇帝的手上。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愿听谁的就听谁的。因此,臣子们便一门心思地捉摸着皇帝的心意,竭力奉承,百般迎合,以换取皇帝对自己的好感,别的就一概不管了。在处理国计民生的问题上,一些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只要皇帝不认同,就不会有人说好。皇帝作出的决定,哪怕再臭、再错、再荒唐可笑,臣子们也不会指出,不会抵制,不去纠正。相反,还会一本正经地去贯彻执行。实在执行不了的,就想方设法推脱敷衍。这样一来,一些由皇帝导演的滑稽剧,就时不时在中国出现,令人啼笑皆非。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就上演过一出"造船抗清"的好戏。

明崇祯帝朱由检(资料图)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月二十日,清军从墙子岭越过长城,进入河北,大肆劫掠。明朝官军一触即溃,城池纷纷失守。清军竟创下一天攻陷二十六座城镇的记录。崇祯急忙召集群臣,要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清军类似的入侵,前些年已经发生过多次,崇祯皇帝每次都召集群臣问计,也想过不少办法。但每次都是以清军大获全胜、主动撤军而告终。这一次,几位大臣先后慷慨陈词,但全是大话、空话和套话,与前几次的"建言献策"毫无二致。崇祯听了,觉得毫无新意,满脸的不高兴。刚提拔不久的兵科都给事中鲁应遴看在眼里,便向崇祯建议:立即建造兵船三千艘,用这些兵船载运军队,从登州渡海到辽东半岛,然后直捣清军的后方。清军发觉后必然回师救援。这样,河北境内的清军就不打自退了。历史上有过这样的战例,叫做"围魏救赵"。

这是一个馊主意。因为清军的威胁近在眉睫,临时造船,要等到何年何月?何况,明朝海禁二百余年,根本没有海军,渡海能保证一帆风顺?就算大军能顺利登陆,就一定能对清军的后方构成威胁?当年的萨尔浒之战,近十万明军分四路进攻清军,不但没有把清军打败,反而被清军差不多全歼。现在的一支渡海部队就能威胁它的后方?如果明朝的军队攻击清军后方,可以达到使清军回师的目的,那么,驻守在辽宁的吴三桂的五、六万"宁远铁骑",不是可以担当此任吗,何劳另组渡海部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