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配女犯人,来回几千里,衙役却挤破头去押送,只为捞油水吗(4)

2024-04-23 11:22     360kuai

出名的有林则徐。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他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而等到道光二十五年开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

又例如徐松。少年得志而平步青云,徐松给官场同僚带来了压力和嫉妒,上任不到一年,就被御史赵慎畛弹劾,由湖南学政直接流放新疆伊犁充军赎罪。

时任伊犁将军松筠,是一个有远见的封疆大吏。他意识到文治对于巩固边陲的重要意义,曾利用在戍伊犁的文职遣员进行志书编纂,形成了一部名为《西陲总统事略》的志书。可他还想继续修订完善。正愁没人胜任,徐松的到来帮他了却了这一心愿。因此徐松意外得到了道光帝的青睐。

小小的衙役,一生就只能辛苦的活着,根本就没有机遇可言,而若是被流放的犯人原本是达官显贵,只不过是因为犯了错误或者遭人诬陷,而暂时被流放的话,那么押送他们的衙役要是在流放的路途是多加照顾,培养友谊的话,那等到这些贵人流放结束,重归朝廷之时,对其有恩的衙役,难道不会得到其报答吗?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