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樊于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他不怕死吗?

2021-09-27 16:00     360kuai

根据"荆轲刺秦"的说法,当时荆轲找到樊於期怂恿他自杀的时候,樊於期说了句比较牛逼的话:"秦王杀我全家,我对秦王恨之入骨,若用我的人头能够报仇,死也瞑目了。"

这里实际上是告诉大家一个逻辑,樊於期因为秦王杀了他的家人,为家人报仇,樊於期宁愿牺牲自己。

但是这更多应该是文学逻辑,而非是真正的生活逻辑。根据《史记》,我们知道樊於期原本是秦国的将军,因为公元前240年,吕不韦攻打赵国,嬴政的弟弟17岁的长安君成蛟也被派出去打仗,虽然排在最后面。而辅佐成蛟的就是樊於期,他才是真正领军的。

樊於期就乘机怂恿成蛟,说嬴政是吕不韦和赵姬的儿子,你才是先王的亲骨肉,然后成蛟就信了,便发生了著名的"成蛟之乱"。但是很诡异的是明明他才是真正的主谋,成蛟有事,他没事,而且后来立马就开始逐步得到重用。

成蛟有事,对谁最有利?首先当然是嬴政,其次是吕不韦。而故意散播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至少在那一段嬴政和吕不韦还有互相利用的阶段而言,实际对吕不韦更有利。

所以《大秦赋》把樊於期设置为吕不韦的忠心的贴身侍卫,还是比较符合生活逻辑的。

但是公元前233年,樊於期带兵去攻打赵国,被赵国武安君李牧给大败之后,秦军损失惨重,他畏罪不敢回国,就逃叛逃了燕国,成为了燕国的大将军。

所以樊於期并不是什么英雄人物,他只不过是替吕不韦和嬴政做了次白手套以后,便鸡犬升天,然后因为我打了败仗,畏罪潜逃,秦王很生气,杀了他的家人。

樊於期这种叛国的行为,根据秦律本来家人就要被连坐的,也就是说放到任何一个人都是同等情况。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李陵不也是同等待遇吗?

其实从叛逃的那一刻,樊於期就已经知道自己家人的命运了,他自己回去按律当斩,但是有可能祸不及家人。然而自己叛国,必定祸及家人。

所以樊於期这个角色其实并不伟大,也并不光荣。但是,他出现在了"荆轲刺秦"这个故事里,为了充分体现出荆轲的正义性,所以樊於期也顺带的被拔高了很多。这就好像用秦舞阳13岁就杀人,那种年少且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的人,到了秦王宫殿之后,两腿筛糠,走不动路,来反衬荆轲的勇敢。

所以樊於期这样的角色,荆轲私下去找他,无非就是给彼此一个台阶罢了。荆轲告诉他自己要去刺杀秦王,想借你的向项上人头一用,究竟是给还是不给?

太子丹绝对不能主动让樊於期去死,毕竟人家落难的时候来投靠自己,自己要是把人家搞死了,以后谁还敢来投靠自己?

荆轲去就不一样了,首先自己刺杀秦王的秘密计划告诉樊於期了,樊於期捂着自己的眼睛耳朵说,"我不听,我不听。规矩我懂知道秘密必须死。"

"你死不死由不得你。我只是来通知你一下而已。"荆轲出来的时候,提着樊於期的人头,告诉每一个人:"樊於期将军高义,为了自己刺杀秦王的计划,自己把头割下来送给了我。风萧萧兮易水寒,我这次去不杀秦王兮誓不还。"

所以《大秦赋》里把燕太子丹描绘成和嬴政。以前共质于赵实时关系甚笃,到后来一步步翻脸积怨,也是比较符合生活逻辑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