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和孙皓,同样都是亡国之君,为何待遇却相差甚远?

2022-11-19 07:00     360kuai

历史上的蜀后主刘禅和吴主孙皓,虽然同是亡国之君,但孙皓的待遇却是要比刘禅低很多。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禅在蜀国灭亡之后,全家被司马昭迁至魏都洛阳。并以魏帝曹奂的名义,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不仅如此,蜀国宗室和群臣也大都封侯赐爵。

《三国志》: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

而吴主孙皓在吴国灭亡后,也是被举家迁到了洛阳,然后被封为归命侯,并封赏了一些田产财物,如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等等。

《三国志》:皓举家西迁……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

很显然,孙皓虽然也有爵位和赏赐,但比起人家刘禅可就差了太多。要知道孙皓和刘禅一样都是亡国之君,当初三足鼎立,东吴的实力可不比蜀国差。更值得一提的是,孙皓投降的时候,基本上是照搬了刘禅的那一套。备上厚礼,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素车白马,带上群臣和棺材,表示无条件臣服。

然而,司马家依旧厚此薄彼,对于孙皓的封赏明显不如刘禅。首先在实际资产方面,刘禅食邑万户,孙皓却只有田三十顷;刘禅被赐绢万匹,孙皓只有区区五百匹,至于赏钱,面之类的赏赐,在人家那里都不值一提。

而在爵位上,人家刘禅是公爵,在魏国九等爵位中,地位仅次于王爵,有封地,有国号,能世袭。而在西晋的功臣爵位体系中,刘禅的县公爵位,也仅次于郡公,是正儿八经的一品爵位。相较之下,孙皓只是一个连封地食邑都没有的名号侯,那低乐可不止一等。因为在西晋的爵位制度中,名号侯的级别是很低的,属六品。

事实上,别说比过刘禅了,就连蜀汉当初受封的那些臣子们都比孙皓地位高,比如谯周乃阳城亭侯。更为夸张的是,东吴归降的一些大臣,爵位都要比孙皓高,比如武当侯滕修,宛陵侯陶璜,当初可都是孙皓的臣子。此外,刘禅的子孙们,个个封侯。而孙皓的儿子们,仅仅是个郎中,连爵位都没有。由此可见,孙皓这个亡国之君,有多么的不受待见。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同是亡国之君,为何孙皓待遇如此之低?

其实这还是一个政治角度的考量,刘禅和孙皓投降的处境是不同的。刘禅投降时,天下还未一统,吴国依然盘踞江东。所以,曹魏有必要用刘禅来树立一个典型,意在告诉东吴上下,这就是投降的待遇。只要是归降,那就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然而,东吴根本没有将其当一回事儿,依旧雄踞江东,与曹魏以及后来的晋朝对抗。甚至于西晋建立之后,孙皓还多次主动发兵攻晋。当时西晋初立,内部不稳,没精力收拾孙皓。以至于吴国一度在战略上占据主动,攻下很多地盘,让司马炎很是头痛。

很明显,孙皓和东吴的举动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投降之后自然很难得到好的待遇。如果孙皓能在西晋伐吴前主动投降,估计待遇会高不少。要知道主动和被动的差距可是很大的,当初孙楷就是在西晋伐吴前主动归顺西晋,结果受封丹阳侯,是有封地的次国侯,有国号有封地,地位可比孙皓高出太多。

当然了,作为亡国之君,能够像孙皓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授封归命侯,儿子也都封官,一家人生活在洛阳,衣服车子、田地一应俱全,当然每年还发粮食发钱和绢布等,保证生活。比起后世的末代天子们,可要舒服太多。说到这里,还得感谢曹丕。当初正是他善待汉献帝,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要知道汉献帝退位后,其待遇可是很高的,比之刘禅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国志》: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

首先刘协退位之后,被封为山阳郡公,封国为一郡之地,其爵位要比刘禅高出一头。其次,刘协被允许永居山阳郡,而刘禅只能生活在洛阳,而这的自由度不可相提并论。最后,刘协在封国内还可以享受天子待遇,奏事不称臣,遇诏书可以不拜,地位比曹魏诸侯王们还要高。

类似的还有魏元帝曹奂,其禅让晋武帝司马炎后,被封为陈留王,还呆在原来的汉朝魏王国都城邺城,同样食邑万户,还有宫殿,继续享用天子旌旗,出门有车,行魏国正朔,祭祀时仍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另外还有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

很显然,这才是正统皇帝亡国之后的待遇,如果刘禅能有这样的待遇,那估计才是真的乐不思蜀!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