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虽然出身豪族,但以骁勇出仕,武人色彩相当浓郁。
从地缘位置来看,雁门出身的张辽无疑属于"边地人",文化水平不会太高,早年大概未曾浸染"忠君思想"(边地武人的共性)。因此在军阀中间频繁改换门庭,不断地"以兵属"、"以众降",丑态百出。
甚至在归顺曹操伊始(199),张辽依然保持着"利益至上"的线性思维,以至劝降昌霸(200)时,开口便是"先降者受大赏",贻笑大方。
曹操对张辽的任用,最初是颇为忌惮的。基本都是使其充当硬仗的"攻坚先锋"。
无论是"黎阳之战"、"柳城之战"还是"天柱山之战",基本都是有死无生、有去无回的恶仗。这与曹操的用人思路有关,即借"恶战"与"险职"来试探降将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