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作为看客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和意见吗?欢迎点评哦
没有热搜的日子那几天,我真的好孤单,所有的娱乐,都与我无关!今天的娱乐八卦准保和你心意,一起来看吧!
引言
后梁太祖乾化二年(912年),皇子左右控鹤都指挥使郢王朱友珪被外放为莱州刺史。
当时被梁太祖贬官的人,哪怕是仅仅犯了小错误的功勋老将,随后也多半会被太祖赐死。朱友珪虽然是太祖亲儿子,也不免感到害怕,而且他听说太祖命不久矣,准备把养子东都汴州留守博王朱友文召回继位,就算父皇不杀自己,朱友文能容下自己吗?
于是,他换了百姓的衣服,偷偷去见了一个人--左龙虎军统军韩勍。
他找韩勍,是因为这同样是一个犯了错误怕死想寻求自保的人。
打仗我不行
早在晚唐就跟梁太祖混了。那时,梁太祖还不是皇帝,还是唐朝的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天复三年(903年),为了救自己死心塌地的小弟武昌军节度使杜洪,他派韩勍率一万步兵屯滠口,并派人命令荆南节度使成汭等人搭把手。然而成汭败亡后,韩勍却跑了。
韩勍还不至于担心老大算这笔九年前的老账,他担心被追责的事,仅仅发生在一年之前。
开平四年(910年),梁太祖派王景仁为主帅、韩勍为副帅、李思安为先锋,讨伐自称唐朝旧臣的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存勖。镇州武顺军节度使赵王王镕和定州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都已经臣服后梁,但自家地盘上有两块半独立势力还是让梁太祖不踏实,于是他又派兵想彻底吃掉这两位--当然,这也就相当于把这两位推给了李存勖。
两军在柏乡对峙。韩勍的军队穿着华丽的铠甲,在阳光照耀下尤其夺目,晋军看到后斗志都没了。
当初东汉末年曹操攻打关中时,也曾这样吓唬过关中军阀。东吴名将贺齐也以铠甲华丽闻名。
但是,晋军中有明白人。
名将周德威说:梁军哪里是来打仗的,只是来耀武扬威的。我们一定要挫其锐气。他又对军队说:敌军都是屠夫、卖酒的佣人、商贩,别看他们铠甲光鲜,十个也打不过你们一个。抓到他们一个,够你们少奋斗好几年。
显然铠甲的奢华程度对战斗力并没有什么加成,就像希腊神话里穿着华丽铠甲的战士只是白白便宜了杀神阿喀琉斯那样,在周德威亲自带队下,梁军被俘虏了一百多人。
到了乾化元年(911年),战斗仍然在继续。晋军主动登门挑衅,王景仁和韩勍被激怒了,全军杀出。韩勍亲率精兵上前争夺桥梁,晋将李建及眼看武顺、义武两军的步兵眼看抵挡不住了,赶紧选了两百士兵持枪大喊加入战斗。
梁军退了,的功劳又没有了。
战斗仍然在继续。但是,老练的周德威已经料定了:梁军远离大营,交战期间也没空吃饭,只要相持下去,他们肯定会饿得失去战心,那时我军正好反杀!
果然如此。梁军稍有退意,周德威、李嗣源、李存璋等晋将就大声呼喊,半真半假地带节奏,喊跑了梁军的军心。
柏乡之战,梁军大败,精锐尽丧,尸横遍野,光晋军的斩获就有两万人之多,铠甲、兵器、粮食、财物更是不知道丢下了多少,原本占领了赵国的深、冀二州的梁军也只能撤退。
弑君第一名
原本应该为兵败负责的无疑是身为统帅的王景仁,他被梁太祖罢官囚禁在家。
但是,梁太祖又觉得不能全怪王景仁一个人。
王景仁本是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的将领,那时还叫王茂章,曾奉命救援背叛梁太祖的平卢节度使王师范,作战有一套,梁太祖当时就觉得此人一旦为自己所用,定可荡平天下。后来王茂章得罪了第二代淮南节度使杨渥,逃到吴越国,梁太祖大喜,给吴越王钱镠打了个招呼,顺利将王茂章收为己用。因为王茂章的名字犯了太祖曾祖父朱茂琳的名讳,所以改名王景仁。
梁太祖开始思考,虽然王景仁在他心目中足以荡平天下,但终究是外来将领,多半是自己的老部下韩勍、李思安看不起他,才影响了合作,将帅不协,才招致如此大败。
而乾化二年被梁太祖找理由处决的老将中,就有李思安,理由是身为相州刺史荒废政务。
李思安追随太祖近三十年,尚且如此,处决的原因再小,焉知不是借口,韩勍当然担心柏乡之败的责任有一天也会被追究到自己头上。
朱友珪的到来,让二人一拍即合。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与其等着被人干掉,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
别看打仗我不行,弑君第一名。
只要朱友珪还没有去新岗位报到,他就还是左右控鹤都指挥使,还能指挥控鹤军。身为左龙虎军统军,派个五百人搭把手也不是什么问题,大家提前在宫里埋伏好,等大晚上防御最松懈的时候,突然发作,集体去梁太祖寝殿道晚安。
难以为继
接下来的事显然也都是计划好的,朱友珪矫诏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昨晚朱友文党羽在宫中发起政变,被大孝子朱友珪平定了,太祖让朱友珪监国。
韩勍为朱友珪谋划,从府库中拿出金帛拉拢军队和百官。
朱友珪命弟弟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均王朱友贞搭把手,很快就"名正言顺"地诛杀了所谓的叛臣逆子朱友文,然后宣布老皇帝殡天,并在公布了所谓的遗诏后登基。
太祖驾崩,人心惶惶,混乱中,许州匡国军节度使韩建被手下所杀,太祖的另一养子蒲州护国军节度使冀王朱友谦也指朱友珪弑君,不听他的号令。
朱友珪当然知道有功必赏的道理,就任命韩勍顶韩建的缺,并率领华州感化节度使康怀贞、同州忠武军节度使牛存节等讨伐朱友谦,随即又改成康怀贞挂帅、韩勍为副。
同时,朱友贞也就地转正为东都留守,顶朱友文的缺。
朱友谦求救于李存勖,李存勖出兵相救。显然韩勍的作战能力并没有随着地位得到提高,梁军又败了。
新年(913年),朱友珪朝太庙,行郊礼,大赦天下,改元凤历,意图粉饰太平。
然而内忧外患此起彼伏,足以证明弑父篡位、荒淫无道的朱友珪并非人心所向。在镇压了龙骧军作乱后,朱友珪搜捕党羽,抓到一个灭族一个。
当初他和韩勍因为怕死而弑君,可他忘了,别人也是怕死的,也会有样学样把他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不吸取教训,只能亲手培养出更多的朱友珪和韩勍。
新的东都留守朱友贞看到了机会,及时勾搭住了这些人。你能弑父,我就能弑兄。为父报仇,为国除奸,天经地义。
朱友贞登基,追废朱友珪为庶人,凤历年号作废,改回乾化三年。到了年底,他任弟弟福王朱友璋为许州匡国军节度使。
这也就意味着,老节度使韩勍的官做到头了。
可想而知,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韩勍的下落,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靠山倒了,韩勍这个篡位同谋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