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青青、黄立俊|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从派阀分赃到世代战争(5)

2021-09-24 08:30     观察者网

自民党党内的派阀之所以能够成型并长期控制底下的党员,无非是靠政治资源或资金的给予,要参加地方选举,就需要金钱和人脉。打个比方,我是一个来自日本秋田县乡下的小人物,作为自民党年轻党员第一次选上国会议员,那接着就要开始占位、拜码头。之后,各派阀都可能会上门来找,给你一些政治资源和竞选资金,让你争取连任,或者在下一次选举时做选区协调,比如虽然这次是在秋田选区选上议员,但评估认为下一任在该选区连任不保险,派阀在另一个选区的力量更强,那就让你转战到那个选区。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议员在国会的政治生涯能够长期化,可以给新兴议员更大的吸引力,因此而选择加入某派阀。

议员加入之后,也有自己的义务,比如这次总裁选举,你就必须按照派阀的指令去投票,未必是要拥戴自己的派系首领,有可能是派系大佬已经达成某种妥协,这次支持A下次支持B,议员必须按照指示去投。一旦发现有人跑票,下次选举等着瞧。

这套派阀政治的玩法,在当时的选举中非常有效,尤其是在90年代前的中选举区制度中。中选举区意味着在同一个选区可以产生几位候选人,作为自民党党员,能够挤进自民党候选名单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相对而言在中选举区,不同政治派别选民的票一般不大会流动,我选社会党就选社会党,选自民党就选自民党,很少出现“造反”情况,所以自民党候选人几乎无法从别的支持群体中拉到选票,比如只能从右翼保守的群体中拉选票,但不可能从共产党那边拿到票。这样一来,党员如果不能成为党派的公推候选人,就基本意味着不可能被选上。

中选举区制度下,比如某个选区能有4名国会议员当选,通常选举结构就是自民党最强候选人在该选区第一名当选,第二名就是社会党的某个候选人,因为左翼选票全部灌给他,然后第三第四可能还是自民党。这就相当于三个大的派阀都可以选一个自己的候选人上去。

但是,90年代中后期引入小选举区制度后,只能选一个人出来,意味着只要你是自民党推出来的人,几乎可以毫无悬念当选。但同时也意味着派阀手中可分配的资源少了很多,本来有很多位子可以塞自己人,现在却一下子改变了原本党小派大的格局,自民党才是最大的,派阀不再那么重要。所以选区制度改革后,自民党内的无派阀议员数量增加了,比如现任首相菅义伟就一直标榜自己无派阀,截至目前大概有68名国会议员是无派阀。如果将把无派阀视作一派的话,是自民党内的第二大,仅次于细田派。

要注意的是,无派阀也不代表说绝对三不沾,还是会跟某些政治家或派阀相对走得比较近,有时会一起行动。

说回到“角福战争”,田中角荣从政前经营建筑公司,在1947年日本战后第二次大选、也是根据日本和平宪法举行的首次选举中成功当选议员。此后在党内历任政调会长、干事长等职务,也在几任内阁担当邮政大臣、大藏大臣、通产大臣等,可以说有权又有钱。

作为曾经的建筑商,田中角荣对于国土开发、住宅建设和交通路网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非常热心,所以他有个外号叫“田中土方议员”,“土方”的意思就是土木工程。田中角荣任内标榜两大政绩,一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二是日本列岛改造,大搞基建,这里面有很多灰色空间。比如,过度修建高速公路,即便人口稀少的地方也要建,背后就是建筑公司中标后,给政治家返点,政治家就靠这些灰色收入来搞政治运作。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