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遇刺身亡,楚太子趴在他身上痛哭失声,他俩实为真父子

2021-09-22 06:20     360kuai

春申君之死,忘记黄轩版公子歇,大秦赋里这个人物比较真实

《大秦赋》中,楚考烈王熊完病死,各国使节吊唁奔丧,秦国派的是芈辰和李斯,快进城门时,身穿孝服的春申君亲自迎接,还没等到跟前呢,突然就被人群中窜出的几名刺客乱刀捅死,李斯和芈辰正在惊愕,就见到李园和楚太子哭喊着奔向倒地的春申君。

楚太子捍趴在春申君身上,哭得很恸,"春申君春申君"声声呼唤。李园倒像是干嚎:"四朝元老啊!"

李园、春申君、楚太子捍,他们三者是什么关系?就只是简单的同僚臣子关系吗?这其实是楚国公开的秘密。

一、楚太子捍是春申君的亲骨肉

楚王熊完,也就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做质子时,是春申君陪同的,两人同时为质,结下 深厚的友谊,春申君就是当时的楚太子熊完的腹心,是最信得过的人。

当熊完的父亲病重时,春申君安排熊完秘密逃出秦国,好回楚国等待即位,他自己继续留在秦国迷惑秦人,估计熊完安全回国,春申君才到秦国大殿请求秦昭王发落,秦昭王一怒之下就想杀他,被人劝住。

说春申君和熊完都是亲楚的,不如培植他们,对秦国还有利,如果楚国其他公子即位,肯定不会用春申君,也不会亲近秦国,这对秦国没好处。

秦王这才放春申君回国。

熊完回国几个月后,楚王病死,熊完即位楚王,就是考烈王,封春申君为令尹,楚国令尹也就是丞相。

春申君对楚考烈王是忠心耿耿的,既忠心治理国政,又为楚王的子嗣担忧。

楚考烈王一直没有孩子,春申君多次寻找适宜生育的女子进献给楚王,都不奏效。

用如今的话说,熊完自己是没有生育能力的,送再多女人也没用。

春申君之所以被称为赵国四公子,是因为和另外三位一样,豢养的门客很多。赵国人李园就是春申君的门客,他有个妹妹长得貌美,李园也想用妹妹做政治投资。

他打算把妹妹献给楚王,听说楚王不能生育,恐怕妹妹久后失宠,便自己先做了春申君侍从,诱惑春申君见到自己妹妹,并乘机把妹妹献给春申君。李园妹妹很受春申君宠爱,不久就有了身孕。

李园和妹妹商议,让妹妹劝春申君把自己献给楚王,将来她生下的孩子继承楚国王位,可以避免其他人即位带来的祸患。

春申君认为有道理,忍痛就李园妹妹献给了楚王,李园妹妹想必是个十足的美人,入宫后又深得楚王宠爱,不久生下儿子,很快被立为太子,她也被封为王后,李园也开始飞黄腾达,担任要职,他的政治投资终于有了回报。

但李园并不愿和春申君共享成果,他担心春申君泄密,也担心春申君将来才是摄政大臣,就暗中豢养刺客,趁机刺杀春申君。

春申君死于乱刀之下,归根结底,死于自己曾经的门客之手。

熊完刚死,春申君又死了,楚太子捍即位楚王,是为楚幽王。他应该也知道春申君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因此伏在春申君尸首上痛哭,倒有几分真情。但他也应该知道李园的阴谋,为了自己能做楚王,他以及他的母亲默许李园的做法。

熊完之子实为春申君之子,自己的儿子当上了楚王,春申君看来也死得其所,但整个这件事,春申君本来是忠于熊完,忠于楚国的,他被李园兄妹彻底利用了。

二、春申君的局限性

历史上的春申君,不可能像《芈月传》中那样和芈月有过恋情,他在秦国为质时,芈月的儿子秦昭王早已亲政,芈月都老死了,就算他们有过交集,见过面,断然不会像《芈月传》中那样青梅竹马。

春申君留给我们的印象,不仅是黄轩那样公子世无双,他有他的局限性。

(一)春申君豢养门客崇尚浮华

春申君豢养几千食客,给他们好吃好喝好穿戴,赵国使者入楚,着最好的穿戴去拜会春申君,春申君最普通的门客,其平时的穿着都比精心准备的赵国外交官精致豪华。

这一方面说明楚国经济的富有,另一方面也说明春申君的浮华好面子。

要命的是春申君的食客缺乏有本事、忠于他的人。反观其他三位公子,平原君有毛遂这样的忠勇刚烈之人,信陵君在关键的时候,还有3000食客愿与他一起去帮助赵国,孟尝君逃出秦国时,还有食客为他装鸡叫,钻狗洞,留下"鸡鸣狗盗"的典故。

春申君却死于门客之手,死后也没人为他报仇,这是他自己不会用人不会察人所致。

春申君食客中有位叫朱英的,本来给他提过建议和条件,他说楚王病危,春申君如能像伊尹、周公那样,辅佐幼君,代掌国政,就等于楚王,这是春申君的机会。

他又说李园豢养刺客己久,如楚王死了,李园一定会杀春申君灭口,这是春申君的隐患,他愿意替春申君除掉李园,条件是让春申君安排自己做郎中。

春申君觉得自己和李园关系很好,而且李园是个软弱无能的人,不会杀自己。朱英看春申君不听自己建议,眼看灾祸就要降临,他抽空逃走了。17天后,考烈王死了,李园果然派人杀了春申君,不过不是在迎接秦国使节的时候,而是熊完刚咽气时。

李园抢先入宫,在棘门埋伏刺客,趁春申君刚进入棘门,就将其杀掉,并将春申君的头扔在棘门之外。李园又派官吏将春申君全家抄斩。

(二)春申君的外交政策,对秦太软弱,错过了楚国翻盘的机会

春申君作为楚国令尹,对内励精图治,对秦国,他采用的是避让之策。

当秦国兵力迫近楚国时,他劝楚王迁都,从郢都到寿春,从湖北江陵到安徽淮南,那本是春申君的封地,他把封地上交国家,作为新的国都,要求把自己改封吴地。

这是一种避战自保的消极态势。

赵国长平一战惨败后,都城邯郸又被秦国围困,这时候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也派毛遂到楚国游说,才有了"毛遂自荐"这个典故,楚国并不真心帮助赵国,如果那时魏国、楚国、赵国勠力合作,秦国不会那么顺利就雄霸天下。

春申君的外交政策是避免得罪秦,反而去欺负一些小国,鲁国就是春申君带兵灭掉的。

秦国子楚做秦王后,吕不韦为丞相,一举灭了东周,其他各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齐国觉得自己离得远,又刚刚派出离秋公主与秦国联姻,不同意合纵抗秦。

其余五国,在赵将庞煖的努力下,合纵起来,楚国国力强,春申君就是这次五国合纵的纵长。

出兵前,楚王给他交待,要保存实力。恐怕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想法,所以联军部队各怀鬼胎,不肯死战,很快就被秦军打败,这就是《大秦赋》中展现的蕞之战。

春申君兵败回楚,从此就失去楚王的重用,他回到吴地,专心经营,疏导河道,清理良田,很快就水网密布、阡陌纵横,他疏浚的大河以后就叫"黄浦江",就是纪念春申君黄歇之意,上海又名"申城",也是铭记春申君的功绩。

但春申君作为楚国肱股之臣,他的格局应该更大些,对秦国的一味避让,使楚国错过了中兴,春申君黄歇死了15年后,楚国就被秦灭亡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