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Ⅰ级濒危野生物种洛氏蝴蝶兰已经不足50株

2021-12-18 06:59     互联网

蝴蝶兰是享誉世界的著名观赏花卉,在现代园艺草本花卉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国内誉为“四大洋兰”之一,号称“洋兰皇后”。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蝴蝶兰园艺品种琳琅满目,花朵越来越硕大繁多,花色色系越来越齐全。而作为园艺杂交的重要亲本来源——野生蝴蝶兰,更加受到众多园艺工作者和植物爱好者的关注青睐。

蝴蝶兰属(Phalaenopsis)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到澳大利亚,迄今为止全属发现约有70余种,其中我国就分布有8种原生种(在笔者前面文章中都介绍为7种,现更正)。在上世纪以前,我国共发现6种,分别为蝴蝶兰(P. aphrodite Rchb. F.)、小兰屿蝴蝶兰(P. equestris(Schauer) Rchb. f.)、海南蝴蝶兰(P. hainanensis T. Tang etF.T. Wang)、版纳蝴蝶兰(P. mannii Rchb. f.)、滇西蝴蝶兰(P. stobariana Rchb. f.)、华西蝴蝶兰(P. wilsoniiRolfe)。

进入本世纪,随着田野调查的深入,于2001年5月份,发现了洛氏蝴蝶兰(P. lobbii (H. G.Reichenbach) H. R. Sweet)在我国云南临沧地区有野生分布,2007年在广西等地又陆续发现有野生分布;并于2004年,在云南东南部文山州麻栗坡县下金厂发现了新的蝴蝶兰品种——麻栗坡蝴蝶兰(Pmalipoensis Z.J.Liu et S.C.Chen),从此我国原生蝴蝶兰品种的记录增加到8种。下面我们就先来介绍一下洛氏蝴蝶兰。

一、洛氏蝴蝶兰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参照2007年《植物分类学报》)

洛氏蝴蝶兰(Phalaenopsis lobbii (H. G.Reichenbach) H. R. Sweet),也叫罗氏蝴蝶兰,兰友昵称“罗比蝴蝶兰”,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Phalaenopsis)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洛氏蝴蝶兰最早在1870年就被发现,不过当时被认为是帕氏蝴蝶兰(P. parishii Rchb.f.),于1980年被分为单独的种,种名是为了纪念英国植物采集家托马斯·洛布(Thomas Lobb,1817~1894)而命名。

【形态特征】根众多,簇生,扁圆形,茎短,完全包藏于叶鞘之内。叶近基生,叶2-4枚,绿色,扁椭圆形,长5-15厘米,宽3-4厘米。总状花序,花序梗被2-4枚膜质鞘。萼片和花瓣乳白色,合蕊柱白色;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先端钝;侧萼片斜卵形或近圆形,先端钝;花瓣楔形或狭倒卵形,先端钝或圆形。

频道热点
更多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