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威海保卫战时清朝内部派系斗争依然严重

2024-01-14 16:22     360kuai

朝事初起时,朝廷中大多数人对于日本的实力都是估计不足的,将日本看成是"蕞尔小邦",以为只要天朝震怒,便可一举荡平,因此主战的观点一直占据上风。开战之后,随着中国海陆军的节节败退,慈禧太后及其恭亲王、庆亲王、军机大瓦孙毓汶、徐用仪等开始试探妥协的途径。

根据恭亲王建议,太后命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前往天津,与李鸿章协商邀请各国调停。翁同龢等帝党人物,虽然提不出挽救时局的良策,但坚决反对议和。在他们看来,妥协就是卖国。他们保持高亢的抗敌论调,某种程度上也是明哲保身的一种策略。

战争爆发后,北京的粮价开始飞涨,从最初的3两4钱购140斤攀升至12两购100斤。京官们开始安排眷属还乡。北京至津沽的车价涨至七八两乃至十余两也往往不可得。京师绿营兵奉调出征山海关,有"爷娘妻子走相送,哭声直上干云霄"之惨。这与成千上万日本男女挥舞太阳旗,唱着军国主义歌曲,欢送亲人上前线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

11月24日,旅顺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恭亲王、庆亲王、翁同龢、李鸿藻等枢臣默坐哀叹。最后决定起草诏书,将李鸿章革职留任,摘去顶戴,着迅赴大沽、北塘等处巡阅布置。这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封疆大吏丢失疆域城池,本该深究查办,但此时撤去李鸿章,就无人收拾局面,统领将士。翁同龢日记曾载,慈禧太后在指斥李鸿章贻误军机后,也深感淮军难驭,只能表示暂不可动。这就是近代军阀控制军队的厉害之处。

李鸿章对威海保卫战下达指令。其要点是:第一,不许放弃炮台逃跑;第二,敌舰来攻,丁汝昌应率舰出港,依辅炮台火力,在近海作战,不得前往大洋决战。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污点的皇帝:千年来无一差评,史家对他称赞不已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长河中,经历了多个朝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皇帝,有的爱民如子、清明廉政;有的残暴无情、视民如草芥;有的软弱无能,只是他人的一个傀儡等等。但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