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对"尊兄"一词的解释有三种,对自己兄长或同辈年长者的敬称;对他人兄长的敬称;朋友间或共事者间的敬称。由此可见,兄,本是对同辈直系亲属年长者的称呼,后来泛用于年龄相若、志向相似者,乃至一般朋友,甚至是后辈,是称呼对象扩大。诸葛亮即非马良的同辈直系亲属,也不是马良当着诸葛均的面或是给诸葛均写信时对诸葛亮的称呼。为此,马良称诸葛亮为尊兄,就是使用在朋友及共事者间的敬称。朋友、共事者以兄弟相称呼,表示关系十分亲密。中华为礼义之邦,"尊兄"等称谓词恰好是民族文化在人际关系间的一种反映。
其二,志同道合。
志同,就是志向相同,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着共同的目标;道合,为了实现目标所采取相同的方式方法或相似的行事风格,从而产生彼此共同的语言。志不同而道合,可为朋友,却不可成兄弟;志同而道不合,可为合作伙伴,反成不了兄弟。为此,志同道合者为兄弟。马良与诸葛亮就是志同道合者。马良的保守荆襄之策是治国治家之道,与诸葛亮《隆中对》不谋而合,甚至被历史学家称为"俨然一个小隆中对"。为此,《隆中对》是刘备及蜀汉的长期建国方针,而保守荆襄之策就是刘备及蜀汉的初期建国方针。同样,诸葛亮促成孙刘战略联盟,而马良对孙刘联盟统一战线的重大价值,有清醒的认识,受命出使东吴旨在维护好吴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