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可惜没熬到头的3位皇太子,若他们当皇帝,能避开三大灾难

2022-11-14 16:00     360kuai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立太子有三大标准:立嫡立长、立子以贤、立储以爱。前面两个都好理解,立嫡子(比如李世民立李治)、长子(比如李世民他爹立李建成)或者才能出众的儿子(比如李世民他爹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立他当太子);这些都比较符合古代规矩,能堵朝臣嘴巴,第三种就是比较胡来任性的方式了。

不管嫡庶,只看自己喜欢哪个儿子就立哪个。刘邦曾经想废太子刘盈,改立庶子刘如意;万历皇帝对太子朱常洛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几乎到了把他当自己毕生耻辱的程度,却偏爱郑贵妃妃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害得朱常洛是打小就活得战战兢兢,快40岁才等到老爹驾崩自己登基,在位一月就暴毙而亡了。

所以说这皇太子的名头,看似风光,其实和站在悬崖边差不多,因为太子不是皇帝,却有人支持他当皇帝,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没哪个皇帝在位时就自愿放大权给儿子,参考清朝乾隆皇帝禅位给嘉庆、实际上还是以太上皇的身份主理朝政就知道了。不然,李世民为啥要起兵逼宫?

因为皇帝和太子本来就是一对很矛盾的存在,皇帝需要太子作为继承人,但太子的存在又或多或少会威胁皇权,所以太子在接受培养的同时还得接受来自皇帝的防范、猜疑甚至打压生杀,太子被换的概率比皇帝高多了,说的夸张点太子的处境就是"爹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历史上能顺利竞争上岗当皇帝的太子都是幸运儿,毕竟因为种种意外状况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太子能扫出一簸箕。

虽然说历史不可逆转,但总有一些太子的遭遇让人感到非常可惜,汉武帝的卫太子绝对算一个。卫太子刘据,汉武帝第2任皇后卫子夫所生,6岁当太子,37岁死于巫蛊之祸,看起来是被小人陷害,实际上背后运筹帷幄的人是他亲爹汉武帝。汉武帝哪是因为晚年昏庸才让刘据冤死?恰恰相反,汉武帝一直清醒,清醒到了一种非常可怕的程度。

刘据出生时卫子夫还不是皇后,他只是庶长子,但汉武帝29岁才迎来第一个皇子,自然欣喜若狂,所以他初期愿意花大量精力去培养这个皇儿,唯恐自己江山后继无人。但随着刘据的弟弟一个个降生,汉武帝心里对这个儿子的忌讳渐渐多过了爱,忌讳什么?刘据背后可站着外戚势力,光一个亲舅舅卫青就是朝堂上最刺眼的大树!

卫青的才能远远胜过汉武帝早期收拾的外戚窦婴、田蚡,汉武帝欣赏他,作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帝王,他不满足于和前辈一样守土,他要主动进攻匈奴,要一员有进取心有勇气谋略能挑大梁的将领,为他完成功业。但,汉武帝这辈子最忌讳的势力都是外戚,他因为外戚才能当皇帝,又因为外戚刚登基那会儿举步维艰,更借助培养新外戚势力扫平了皇权障碍,他将外戚当成一把必须由自己掌控的刀,一旦这刀有半点脱离控制的可能性,就毫不犹豫毁掉。

刘据当太子的过程,伴随着卫青、霍去病为汉朝出生入死。汉武帝重用霍去病本来就是为了制衡卫青,但霍去病显然没有卫青那么老成,面对卫青有意疏远,他竟然射杀了伤害卫青的李敢,以恢复往日关系。霍去病死了,卫青更显眼,而刘据对卫子夫和卫青的依赖,让汉武帝深感不安。

卫青是个谨慎的人,他死在汉武帝前头,汉武帝并没有如他所想那样放过卫家,而是利用江充等一班子小人打压卫家,彻底拔除了让他忧虑多年的朝堂第一外戚势力,刘据作为站在这势力中央的人怎么可能保全自己?他走投无路起兵,在汉武帝看来就是真有反意,汉武帝收拾了儿子,引起了民众反感,但他又处死江充等人重新刷了一波好感,把"卸磨杀驴"这招用得炉火纯青!

可怜太子刘据白白做了牺牲品,他以为汉武帝是自己亲爹不会把他怎么样,却不知道外戚是深埋在汉武帝内心的刺,汉武帝一辈子都在利用外戚、防外戚,否则他病重时为何要赐死宠爱的钩弋夫人?如果刘据能顺利登基,汉武帝之后,昭帝、废帝、宣帝的权臣之祸或许就不会出现,西汉走向会更平稳。

和卫太子比起来,南宋王朝的"庄文太子"赵愭死得没那么复杂,但他的早逝却改变了南宋的格局,间接导致南宋好不容易出现的繁荣盛世景象消亡。宋高宗赵构开创了南宋,却悲催地没个亲儿子能接位,只好立了养子,也就是后来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赵昚。宋高宗和宋孝宗这对养父子都挺长寿,但不知道为啥,都没能多子多福。宋孝宗近70年的人生中只有4个儿子,而赵愭正是他本来可以顺利继位的嫡长子。

史书记载,赵愭为人贤能有孝心,宋高宗、宋孝宗都很喜欢这孩子。赵愭生于1144年,二十一岁时被立为太子,但2年后他就倒霉催地生病了,负责给他看病的御医不中用,居然用错药,导致病情更加恶化,虽然宋高宗、宋孝宗为他的健康大赦天下,但赵愭还是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了,他的死导致宋孝宗后来只能立了第三子赵惇,宋孝宗62岁禅位,所有儿子里活着的只剩赵惇,不传给他传谁?

偏偏赵惇不但有精神上的疾病,还是个妻管严,听信谗言、荒芜朝政,甚至疏远了他爹,由此一系列宫廷争斗展开,甚至闹出内禅,秦桧之后权臣韩侂胄、史弥远接连登场,南宋陷入内乱中,在外族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南宋君臣那段时间净搞内部的幺蛾子,盛世能不昙花一现吗?如果赵愭不死,而是顺利接过宋孝宗的皇位,南宋的内乱或许就能避免,让人叹息。

到了明朝,又出现一个死得十分可惜的太子:"孝康皇帝"朱标。朱标和卫太子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都是嫡长子,比如他们性格都温厚宽和,再比如,他们的老爸都是数一数二的牛人。

不知道是历史开了玩笑还是怎样,他们父亲的寿数惊人一致,他们的寿数也惊人一致,汉武帝和明太祖都寿70,而卫太子和朱标都寿37,撑死就父亲的一半。不算还不觉得奇怪,认真算一算,未免太巧合了。爹厉害,儿子却没那福气,朱标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悉心培养的嫡长子,若他能顺利即位的话,蓝玉不用死,朱棣未必有那个胆起兵夺位,发起改变明朝历史走向的"靖难之役"。

刘据、赵愭、朱标,都死得十分可惜,仔细研究,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爹强劲,这再次证明太子不好当,爹太厉害了,太子想混饭吃不容易。这道理,古代如此,现代还是如此。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