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英雄志之李固:运筹帷幄于万里之外,闪耀东汉的名臣

2021-09-12 05:59     360kuai

曾经看过一本连环画,上面的主人公叫李固。当时感觉也不出名,直到有一天看了《后汉书》,才知道他在东汉时期是很牛的。本文将和大家介绍这位百度上都几乎找不到图片的东汉名臣,但是看完他的事迹忍不住让人点个赞的李固。

一、第二个李公

李固出生于汉中南郑,天生就和别的小孩不一样。据说他生下来额头上就有一根像鼎的脚的骨头。不仅头和别人的不一样,脚也不一样,生下来脚板就有字,还是看不懂的上古文字(龟文)。他爸是汉朝的司徒,范晔还在《后汉书》里给他爸留到了《方士传》里。他从小就特别爱读书学习,经常不远千里去找名师学习。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和学霸交往,自身提高的很快。很多人都知道他学问好来向他学习,京师人称"李公第二"。(他爸也很受人尊敬,被尊称为"李公")。

他爸在从政和阴阳(推理,不算命)这块很是突出,他耳濡目染之间也学到了很多,成了他日后治理国家的启蒙。

《后汉书》作者范晔

二、象林之乱显才能

永和二年,日南县的蛮族首领区怜率领几千人攻打汉朝的象林县(现在的越南,那个时候也称交趾),期间烧杀抢掠,还杀了象林县县官。面对突然发动的叛乱,交州刺史樊演带一万多人来平息叛乱,没想到士兵临阵倒戈,使得蛮族气焰特别嚣张。

为了平乱,当时的侍御史贾昌会同附近的州郡出兵一起讨伐,不曾想区怜反而包围了汉朝军队。据历史记载,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无法进一步派遣援军和粮草来支援前线。汉朝在当时虽然已经不像汉武帝时期那样兵强将精,然其军事力量肯定象林县蛮族叛军所能争高低的,汉朝的大国尊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汉朝颜面,汉顺帝立马召文武百官讨论应对之策。群臣气愤不已,一起向皇帝建议选派大将带领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四州的五万军队远赴交趾平息这场闹剧。就当这件事情板上钉钉的时候,李固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看法:

主要征讨荆州、扬州的士兵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两个州自身就有很多蛮族和盗贼,尾大不掉,需要长期解决。而且荆州的长沙和桂阳郡先前为了平定武陵蛮等早已经多次征发士兵,如果继续征兵,攘外肯定要先安内啊,如果农民本地被当地的贼人骚扰必然会有新的暴乱发生;

还有就是现在象林郡平乱陡生风波,而兖州和豫州的百姓猛然被征兆入军,路途遥远而又归期难定,势必会引发逃亡和叛乱;

还有一个原因越南那个地方不是现在的旅游胜地,当时那边一年四季温度很高、空气潮湿、瘴气很重,水土不服很容易大部分有去无回;

再加上四州之地距离日南郡可谓万里,劳师远征影响战斗力;日南郡距离九千余里,跑那么远会徒费很多粮草和辎重;一旦军队战斗,死伤过一定数量,就要持续征兵,会带来相应的经费支出得不偿失;是从先前看,九真和日南的距离仅为一千里,最近的地方的居民被征兵都叫苦不迭,别说其他四州了。

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那他有更好的办法吗?

他认为,从"中郎将尹就去益州讨伐叛乱的羌族,结果徒劳无功,被召回"说明派遣大将及军队过去其实是没有什么明显作用的,同时又举例说明益州刺史张乔应对益州地方的羌族叛乱,只用月余就勘定了叛乱",足以说明州郡的地方官员能够解决地方的叛乱问题。

随后他说出了自己成竹在胸的办法:

管理交趾,第一要选派德才兼备又能服众的人担任交趾各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把大军放到日南旁边的交趾;再采取坚壁清野的方式将日南郡的官民、百姓等迁到交趾郡等地方;再者花钱收买当地其他的蛮族,让他们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攻伐,内耗他们来使他们疲弱;最后利用重金和封侯等赏赐,接纳并赐重金给可以挑拨象林各蛮族势力甚至可以提叛军首领人头来见的人才。

他不仅只讲道理,他还推荐了两个实施他计划的人选。汉帝认为他说的很适用,就任命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趾刺史。

张乔新任交趾刺史后,第一件事在城中大量张贴告示让百姓知道朝廷派人来了可以西南,另一方面希望叛军有自知之明可以投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无独有偶,张乔同样也是处理地方问题的专家,在被派赴交趾担任刺史前在做益州(今四川境内)刺史,当时是给中郎将尹就平叛羌族办事不利二次处理的。一开始尹就平节奏很凌乱,打又不尽力,招降也没办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仍事倍功半。

而张乔到了益州后,了解羌族叛乱的原因,因势利导对百姓安抚,对羌人劝降,使羌人内部互相猜忌,并相互制衡,最终不需要大动干戈就解决了益州的羌族叛乱问题。可见,张乔在安抚地方和拉拢分化势力上很有一手。

而祝良这位九真太守则不得了,堪称智勇双全,单人单骑就来到了叛军面前,面无惧色,正气凛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专业详细地指出继续反叛的代价和投降的远利,使几万叛军心服口服。为了表示诚意,他们还给象林县重修整修了办公楼。在张、祝两位大才的操作下,可算平复了这次叛乱,史书记载"岭外复平"。祝良既然为人贤明清廉,爱民如子,可以使一方安定。再加上他提倡与践行公平正义,也更容易取得少数民族势力的信任。

三、无悔的一生

李固因其对象林县蛮族叛乱事件的力排众议,开始为汉家朝廷所重视,先后被委以重任担任了荆州刺史等职位,有效解决了当地的地方问题。后来,因为在立新帝的过程中和权臣梁冀争执不下并据理力争,不愿意违心拥立后来的汉桓帝,最后被梁翼所诬告而被杀,可谓让人唏嘘不已。

在临死前,李固给他的朋友写了信:我受了国家大恩,因此竭尽股肱之力,不顾个人死亡,志在扶持王室。我的身体完了,在义方面还是有所得,还有什么可说呢。

结语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自己也做到了最好,为南宋朝廷遮风挡雨,名留青史。但是在千年以前就有人做到了,那就是李固。有人曾评价李固:内无愧于其心,外无负于其人。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明神宗朱允炆下落之最终猜想——故事。

明建文四年( 公元1402年)6月13日,燕王朱棣兵临应天城下,守将李景隆、谷王朱橞背叛建文帝,打开金川门降迎燕军。 建文皇帝朱允炆得知燕军已即将打进应天城,发自内心感觉大势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