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买不起好马,宰相说:只要皇帝同意,我可将马价降到十分之一

2021-09-11 19:19     360kuai

后人总是怀念汉唐风采,感叹那是汉民族的强盛时期。的确,这两个王朝有很多相似之处,哪怕中途被人篡夺江山,哪怕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也始终保留着对周边游牧民族的压制性。这一点是殊为不易的,比如唐德宗李适时期,就为吐蕃而头疼。

当时吐蕃进入了全盛时期,兵强马壮,对唐朝虎视眈眈。唐朝不是打不过,而是因为藩镇割据,地方势力不肯出力,等于让朝廷孤军作战,相当艰难。唐德宗不想打仗,多次向吐蕃示好,却让吐蕃以为软弱可欺,反而变本加厉。直到他请出了一位奇才,形势才有所好转。

这位奇才就是李泌,小珏总认为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人。李泌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七岁时就得到过唐玄宗的召见。安史之乱时,他以平民身份为唐肃宗出谋划策,被称为"布衣宰相"。战事平息后,他一直要归隐山林,却一次次被肃宗、代宗请出来,还是唐德宗用诚意打动了他,破例当上了宰相。

李泌出山后,确实起到了作用。他首先就反对割地求和,主张以强硬态度回绝吐蕃,杜绝对方不切实际的幻想。然后,他将宫中府库中陈旧的绢帛重新漂染后,经过集市卖给吐蕃,再换取对方的耕牛。同时,李泌出台奖励边疆耕戍的政策,国家发放土地、耕牛、农具等一切生产资料,让大批走投无路的农民前往边疆。随着人口的增多,对吐蕃的威胁也随之增大。

可是,人的问题解决了,却还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那就是没有马匹,特别是没有优良的战马。吐蕃倒是有马,但绝对不愿意卖给唐朝。西域各国也有马,但在那个形势之下,也是漫天要价。唐朝虽然比他们富裕得多,但也经不起随意挥霍。

就在朝廷束手无策的时候,还是李泌站出来回应:"陛下,臣倒是有一个计谋,能让马价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只是怕您不会答应?"唐德宗一听,几乎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连忙要李泌说清楚。李泌这才说出了他为唐朝构造的蓝图:

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马亦易致矣!

说白了,这就是我们祖先玩得烂熟的"合纵连横"之策。既然单方面无法击溃吐蕃,那么联合各国共同对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其它国家拉入这趟浑水,他们急需钱财,也急需唐朝出面攻打吐蕃,自然不敢卖高价。然而,唐德宗一听后,马上变色:"其余都依你的,就是回纥不行!"

回纥历来是唐朝的盟友,安史之乱时也多亏了回纥出兵,是一支重要的助力。然而,也就是当时,回纥让时为皇子的李适参见可汗时行拜舞之礼。这是臣子对皇帝的礼仪,李适当然不肯。结果双方不欢而散,回纥可汗不仅将李适赶了出来,还杀了李适的亲信亲信魏琚、韦少华。

就是有这番过节,所以唐德宗对回纥恨之入骨,甚至超过了吐蕃。朝中大臣也知道这件往事,所以他们都不敢在皇帝面前提及回纥二字。李泌的建议,唐德宗当然拒绝,不予考虑。

然而,李泌这套统一战线的方案,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回纥。盘踞云南的南诏,西域的大食、天竺都不足以对吐蕃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为了解开唐德宗的心结,李泌煞费苦心告诉他,现在的回纥可汗正是杀死之前羞辱他的可汗后即位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且当年魏琚、韦少华未了解礼仪过程就带李适去面见可汗,其实才是有错在先,死有余辜。

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李泌一方面15次劝解唐德宗,另一方面说服回纥向唐称臣,向唐德宗称父,给足了朝廷面子,这才换得两国和好,联盟建立。统一的战线,极大束缚了吐蕃的手脚,为唐帝国迎来了转机。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即便实力不够的情况下,也能审时度势,尽可能争取最大的利益。李泌的建议,完整记录在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到底马价有没有下降到十分之一,书中并没有说明,但总大格局来说,李泌已经代表唐朝赢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