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知华 本人反华?他决定参选日本首相(2)

2021-09-11 10:56     长安街知事

不出所料,这与河野太郎在过去几年中对华强硬的做法完全吻合。

2017年8月,河野太郎刚刚当上日本外相,到菲律宾参加东盟外长会议时就迫不及待地公开指责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为,还称日本坚决支持美军在南海地区的"自由航行"及"作战行动";

2019年,河野太郎当上防务大臣之后,又在年底访华前夕公然叫嚣"中国在南海的做法不符合现行国际秩序,国际社会必须采取行动,迫使侵略者付出代价";

2020年,河野太郎为美国的反华战略再打配合战,声称"如果中国企图改变南海现状,那么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同年8月,河野太郎向"五眼联盟"纳上投名状,希望能让日本加入其中,成为其情报网的第六只眼……

河野太郎会见访日的蓬佩奥

河野太郎会见访日的蓬佩奥

虽然河野太郎在政坛上获得了所属的麻生派和其他派系部分年轻人的支持,在民间舆论调查中也获得较好的成绩,但自民党内多数派阀的意见仍未统一,新首相"接班"还处在一片混乱中,日本政坛再次走到"大洗牌"的边缘。

谁当首相,影响不大

"谁是日本下一任首相,对中日关系影响不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云祥告诉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现下和预测将来的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最为恰当。因为这种状态不仅揭示了中日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的跌宕起伏,也预示着未来的格局和走向,不会因政党和政客的更迭而改变。

看待中日关系应该从它的基本结构来看。梁云祥指出,从过去中日邦交正常化的49年发展来看,"冷战"结束是中日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重要条件。在"冷战"结束前,中日关系虽偶有摩擦,但都能暂时搁置。同时,中日在经济上互补性强,中国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援助,日本需要中国的市场和初级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年就已经存在的历史问题、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等都得到了低调处理。

"冷战"结束后,这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GDP已经反超日本,中日经济互补性下降,竞争性却增强了。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日本配合美国对中国香港、台湾和新疆等地事务指手画脚,中日关系又遇风霜。

但是,作为东亚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双方仍然有合作的需要和意向,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仍有共同利益,双方在避免冲突方面拥有共识。

"政冷经热的结构性矛盾在可预见的将来无法彻底消除,由此可见,日本政坛的人事变动几乎不会影响中日关系。"梁云祥分析称,接下来,自民党继续执政几乎没有悬念,目前的候选人都出自自民党,都属于保守派,他们任何一个人将来担任首相最多只有性格或是处事手段上的不同,基本对外政策不会因人而异。

"我们都希望选一个对中国友好的人,但是两国基本利益结构已经定型,"梁云祥说,"就算候选人再怎么喜欢中国,他一旦坐到了首相位置上,就必然要从国家利益和国民情感等诸多因素考量对华关系。"

有网友表示,中国GDP反超日本已经十年了,早已不用过度关注谁会成为下一届日本首相了,"只要日本对华政策不触及中国底线,日本首相谁爱当谁当"。

梁云祥对此表示认可,并提醒,日本作为我国重要的邻国,我们有必要对其政党制度、主要候选人的外交政策有所了解,但点到为止即可。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