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行政人员飞速变换,朝令夕改。
皇城墙的命运也在行政者的观念中留留去去。
1924年,冯玉祥重新进行皇城墙的拆除,建设"和平门"。自此之后,这段墙开始了被明码标价的买卖过程。
皇城墙的土砖被明码标价,皇城墙有的卖给了企业,有的卖给了个人。有的变成了学校的地基,有的可能成了某某公园的石路,有的砖可能镶嵌在某某人家的房上,有的瓦可能在新的地方为人遮风挡雨。
到张作霖在北平组建军政府的时候,皇城墙大肆倒卖已经成为民众心中大惑了。军政府总理进行皇城墙倒卖的彻查,可惜最后查来查去,张作霖的部下很多牵扯其中,官商勾结,最后只能惩治最底下办事的人,而幕后谁在授意拆除,卖给了谁,都无从细细追究。毕竟,密密交织的关系网不放过每一个可以赚钱盈利的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