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砍头的北大校长,因主张保护外国使馆被杀,遭刽子手故意折磨

2021-09-10 16:20     360kuai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高等学府在现在中国大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这个学校见证了中国的清末时期到如今的繁荣昌盛改变的全过程,像是一座会说话的活历史。

这个学校的各任校长也是当时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在北大还没有改名之前叫做京师大学堂,一共历经了32位校长,尽管这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但是在清末时期,他们往往身居要职,和各个行业的人都要打交道,所以还是比较危险的。今天和大家介绍的这位叫做许景澄的人,他虽然没有真正的校长头衔,但是很多人都将他看作是当时京师大学堂的校长。

许景澄是进士出身,后进入翰林院工作,学识渊博,也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那时正是清末时期,清政府的腐败懦弱正在加快着清朝的分崩瓦解。同时,许景澄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对外国势力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也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活学活用,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世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份在慈禧那里不太讨喜。一开始他是在总理衙门,也就是现在的外交部工作,处理外交事务。

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对清末的国内形势有个清晰的认知,也充分理解外国的先进性。所以他是比较倾向于和他们友好相处,向他们学习并争取民族独立的。后来因为身体不好就回国休养,病还没养好,就开始了一轮新的工作,后来调任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和管学大臣。他对学堂的付出是非常多的,所以被人看作是学堂的首位校长。

再后来就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在民间的反响越来越大,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胜利,慈禧决定利用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倾向,和义和团联手合作,一起对抗外国势力,慈禧向列强宣战的同时,还命令清军联合义和团围攻使馆区,并放任他们杀戮洋人和教徒。这样的武断决定有不少大臣都反对,其中就包括许景澄,他和袁昶上书让慈禧放过使馆区,对平民下手只会激起更多的愤怒。慈禧不但不听,还要处死他们。

许景澄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在大战还未爆发之前,他将存进俄国银行的四十万两银子归还给国库,就是怕俄国人翻脸不认人,将北大的办学资金私吞。之后便和家人交代好了后事,英勇就义。临死前因为拒绝了和刽子手的交易,行刑的人故意折磨他,没有给他个痛快,只是砍断了他的脊椎,生不如死。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清政府的宣战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自救失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而慈禧的态度也发生了360°的大反转,竟然为许景澄和袁昶平反,让他们厚葬,而他俩的忠心也成了慈禧周旋于各国的一颗小棋子。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