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整理朝政,挑选贤臣良将

2022-12-10 08:19     360kuai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李隆基执掌大权之后,便将自己的心腹刘幽求、张说等从流放地召回长安,封侯拜相,委以重任。除此之外,在先天政变中立下功劳的王琚、姜皎等人,虽然资历不足,无法拜相,但仍被李隆基提拔,当了掌握实权的官员。总之,功臣们各有封赏,并很快占据了朝廷中的重要职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隆基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功臣们其实并不适合做高官,尤其不适合做宰相。其中原因有三:一是功臣们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并不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很难对其进行管理,他们本身也无法为中下层官员和百姓做出很好的榜样;二是功臣们喜欢拉帮结伙,用一个声音说话,这对皇权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三是功臣们更多擅长搞政治、军事斗争,为政经验不足,对于治理国家并不擅长。出于上述三种考虑,李隆基开始产生寻找其他优秀执政大臣的想法。

李隆基的目光很快就聚集在姚崇身上。姚崇是老臣,拥有几十年的执政经验,也拥有极为突出的政治智慧,可谓宰相位置的不二人选。另外,姚崇曾经在李旦面前提议将太平公主调离长安,保护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李隆基,在政治立场方面毫无问题。因此,李隆基便打算将姚崇召回长安,任命他为宰相。 而大臣张说从李隆基的言谈举止中,发现后者有召姚崇为相的打算,便找了一个机会对李隆基说:"陛下,我听说姚崇在流放地经常抱怨,说什么飞鸟、走狗的。"李隆基哑然失笑,说:"是不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张说忙说:"对,臣老了,连这句话都想不起来了。"李隆基没有再说话,心中却泛起了嘀咕,当年他为了自保,上奏父亲李旦,一定要把对自己有恩的姚崇置于死地,这件事做得很不地道,难保姚崇不会心怀怨恨。而任命这样一位心存怨恨的人为宰相,很不保险。于是李隆基有些动摇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