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鬼谷子学生,孙膑和庞涓为何水火不容?苏秦和张仪却心心相惜

2021-09-06 06:20     360kuai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门下的学生。这两个人都很有才华,庞涓入门时间较早,所以是孙膑的师兄。但是孙膑学习能力很强,所以在才华上要盖过庞涓一头。

这本来也没什么关系,一个班的同学,你第二名还不准第一名的活着了?没有道理嘛!两个人读书的时候,其实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问题出在哪儿?最大的问题就是孙膑毕业以后,居然没志气地去投靠庞涓,这事情就搞大发了。上学的时候没有利益纠纷,可毕业了以后,大家都是靠本事吃饭。就这么大一口锅,你来了,他自然吃的就少了,这是庞涓不想看到的。

一、孙膑若真是天纵奇才,就不该投靠庞涓。

这道理孙膑似乎并不明白,他在鬼谷子那儿我看也没学什么本事。所谓的兵法,还不是他的老祖宗孙武传下来的吗?只不过他学会了融会贯通地去用这些兵法。

这么看来,鬼谷子只是打通了孙膑的任督二脉,真正的知识没传授多少给他,比如说政治上的思想。

孙膑是个纯粹的军事家,他不懂怎么去搞政治。因此他天真地认为,鬼谷子一门都是好兄弟,就算毕业了以后,还能像过去一样均分利益。

因此孙膑毕业以后,就去投靠当时混得最好的庞涓。庞涓在魏国的确混得很好,当时已经开始负责带领魏武卒,是魏国举足轻重的大将。

这是庞涓应得的,毕竟辛苦学习了这么多年,靠自己的努力才实现了这一理想。他不靠任何关系,纯粹是因为有才华。

越晚毕业的大学生,越不吃香,为什么?因为每年流入市场的大学生数不胜数,而好的工作岗位却越来越少。

当时孙膑就面临这么一个尴尬的问题,他的确有才华,可是想要迅速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不容易,因此他才想要投靠庞涓。

他希望庞涓能够在魏国给他介绍一份好工作,你也不想想,你们的专业是一样的,你成绩比你师兄还要优秀,这里又是一个只认才华的地方,你来了,你师兄还有饭吃吗?

二、留孙膑一条命,那是庞涓最大的失败。

庞涓得知师弟要在魏国混饭吃,这心情别提多复杂了。表面上高高兴兴地接纳了师弟,好吃好喝地款待着,内心深处却有点儿不自在。这小老弟是来抢饭碗的吧?

在战国那个年代,找一份好工作是真的困难。何况庞涓已经努力了很多年,终于有了成效了,孙膑这哥们想过来直接以庞涓作为跳板摘桃子,这未免太便宜他了!

为此庞涓曾经多次含沙射影地劝说孙膑离开,而孙膑已经铁了心要在魏国打下一片天下。这个没良心的小老弟,看来非得收拾一下才行了。

所以就出现了后来庞涓将孙膑给抓入死牢的场面。这个时候庞涓做了一件大错事,那就是放过了孙膑。

孙膑之所以得名为孙膑,主要是因为当时他受到了膑刑,也就是挖掉了两个膝盖骨,根本就无法直立行走。

为将之人,如果连直立行走都不可以的话,又怎么能带兵打仗呢?庞涓满心以为自己的计划十分成功,所以就这么饶了师弟一条命。

岂不是这世上有一份工作叫做军师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这种人。你挖掉的只是孙膑的膝盖骨,却没有把孙膑的脑壳给挖掉,所以孙膑还有作用。

结果孙膑就在这种情况下,被齐国人给救走了。从此以后,苟活下来的孙膑,一生只为了一件事而活着,那就是报仇雪恨,为自己的两个膝盖骨报仇。

三、孙膑可没有庞涓那么仁慈。

不管怎么说,庞涓也是留了孙膑一条命的,这么看来庞涓还稍微顾念一些同门之谊,没有对孙膑赶尽杀绝。

当然了,孙膑没有必要对他感恩戴德,毕竟本来可以上阵杀敌的将才,现在只能坐着轮椅在背后操纵一切了。

孙膑到了齐国以后,成为了齐国将领田忌的门客,此后便挖空心思对付魏国。在田忌赛马的过程中,孙膑的智商崭露头角,从而得到了齐王的赏识,因而被封为军师。

1、桂陵之战。

在魏国攻打赵国的时候,孙膑终于逮到了机会,因为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援,多年来的仇恨终于可以报了,因此桂陵之战中,孙膑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在半路上打了庞涓一个伏击,并且生擒了庞涓。

按理说这个时候孙膑应该要宰掉庞涓,不过从大局出发,孙膑还是忍住了。毕竟他在给齐国打工,一切都要听从齐国的安排。

2、马陵之战。

没多久魏国又跑去欺负韩国,这个大魏王是真的会折腾,韩国又来找齐国求援,孙膑再次有了一个报复庞涓的机会。

这回孙膑故技重施,不过加了个减灶撤退的办法,依旧用围魏救赵的老一套,在马陵之战中,将庞涓大军击溃。

这一次孙膑没有放过庞涓,他在大树上刻下了大量文字,写着的无非就是: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刚看完这些字,齐军已经万箭齐发了。知道败局已定的庞涓,心灰意冷,大喊一声:遂成竖子之名!此后便拔剑自刎。

总结:好兄弟不要在一起共事。

关系好的朋友或者兄弟,千万不要在一起共事,因为工作这种事情,早晚都会产生矛盾,到时候这关系该咋处呢?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尤其是专业雷同的两个人。所以我看,学成时候,类似苏秦张仪的关系就很好。《史记》里的苏秦张仪是一个时代的人,张仪去投奔苏秦,结果苏秦故意瞧不起张仪。

逼迫张仪从燕国出走,前往秦国找工作。而一路之上都是苏秦的人在暗地里帮助张仪解决舟车之苦。为什么苏秦不希望张仪留在赵国?原因很简单,因为苏秦知道两个人的学问类似,在一起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早晚会闹掰。

倒不如大家分别在不同的国家施展才华,到时候看看彼此的成果如何。这样大家的志向都能得以伸展,人不就是活的一个过程嘛!

参考资料:《史记》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