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都属于朝廷中枢,地位却相差甚远,为什么?

2021-09-05 18:00     360kuai

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确定年代,要属竹书纪年中所说的共和元年,大约是公元前841年,距今约三千年历史。而我国的官制的创始还要早于这个时代,黄帝时期,就已经有官职的传说了。

据说黄帝平定天下后,设定官职,掌管军事的官员称为缙云,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其他的部落。他身边的官员有记载的有风后,力牧、常先等等,还分封祭祀山川神灵。

然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官制随之变化,但是皇权一直在不断加强。直到明清时期,皇权已经登峰造极,统治者内部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与皇权抗衡。但明清对于皇权的加强和实现方式又有所不同。具体来看,体现在他们的中枢机构,明朝内阁和清廷军机处的地位上。

一、皇权增强导致内阁建立

其实我国古代朝廷内部一直以来都有一对矛盾,就是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对于皇帝来说,他的权力并不像明清两代那样,是无所限制的。

明朝以前,宰相在朝廷上是不用跪拜的,皇帝和宰相的车辆如果相会在街道,还会各自下车行礼;而在唐以前,甚至皇帝和大臣议政时都是坐着的。

然而朱元璋大权独揽后,借助杀掉臣相胡惟庸的机会乘机废掉了这个职位,从此以后臣相或宰相直接成为历史,之前统领百官的任务就直接分给了三省六部,由皇帝一人直接管辖到具体部门事务。自此之后,朝政大事都由皇帝一人独揽,所谓的乾坤独断。

然而天下亿兆百姓,对于皇帝一人来说,这个国家实在太大了,朱元璋夜以继日批改各类公文奏章,但是也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任务。因为之前的臣相拥有部分的决定权,现在被皇帝收回了。

到了朱棣继位后,发现工作量实在太大,因此就设立了内阁。之前所有的奏章,先到内阁处进行批阅,分出轻重缓急,拟定各类方案,这就叫做阁票,然后再交给皇帝审查和最终拟定方案。由司礼监太监的披红向外正式发送文件。

因为内阁成员都是由皇帝任命的,而且不止一人,他们相互牵制和斗争,最终可以保证皇权的安稳;然而阁票的存在,意味着内阁拥有对皇帝的建议权,因此明朝的内阁还是权力很大,其中的阁老如果精明强干,照样会成为权臣,正如张居正那样,年少天子被管得十分严格。

所以在万历之后,皇帝对内阁的倚重逐渐降低,因为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所有事物全部通过皇宫内部的太监向外传递,因此反而司礼监太监的重要性上升了。

二、清廷设立军机处

如果说,内阁的出现带有很强的必然性,那么军机处的设立则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军机处开始于雍正年间,雍正考虑到西北地区战事很紧张,但是又担心这些涉密的信息在处理过程中容易泄露也容易延误为理由,设立了一个临时的皇帝秘书团队--军机处。

因为清中期之后,朝廷一直都在对边疆用兵,所以这个临时机构一直都没有被裁撤,它的影响几乎一直延伸到清朝灭亡,存在了一百八十多年。

军机处刚开始设立时,军机处只是在乾清门外建了个临时的木板房,因此开始名字叫军机房。乾隆时期将木板房升级成了瓦房,后来才改了名称叫军机处。

而军机处的出现其实和奏折制度有很大关系,奏折并不算是正式的公文,本质上只是皇帝和官员之间的私人谈话,因为它来源广泛,传递很快,可以不通过外朝官员,直接到达内廷,所谓直达天听。

雍正看了重要的奏折后,就会将它转给军机大臣,让他们出具一份书面意见,再和奏折一同交给雍正。如果雍正认同意见,就批示依议,照议。

如果多嘱咐几句,就会用朱笔在原奏折上写批示,比如他曾经在年羹尧的奏折上批过"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商队天地神明。尔用心爱我之处,朕都体会得到。"

虽然军机处的权力很大,但其中的官员并没有分享到这份权力,他们本质上只是为了减轻皇帝工作量的秘书团队,而没有任何决定权。

而所谓的军机大臣,如果没有其他正式官职时,地位是很低的,甚至官员需要跪在地上记录皇帝说的话,不要说权力了,工作中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

三、内阁和军机处的不同之处

内阁和军机处的一大不同就是其中职务是否正式,内阁的职务都是长期稳定的正式职位,而内阁中的大臣几乎都是在此兼职。

明朝仁宗宣宗时期,由于主幼国疑,三杨入阁后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于此同时,内阁权力迅速提高。之后内阁大臣的职位与朝廷具体事务负责部门开始分离,成为凌驾于三省六部之上的领导小组。

而内阁大臣的地位也十分尊崇,为首的大学士被成为首辅,第二顺位者被称为次辅,其他人都被尊为阁老。在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成了实际上的百官之首,其实也就是没有宰相之名的宰相罢了。

而反观军机处,从人员到部门都是临时的,一直没有正式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制度性承认,所以军机处官员一方面干着最重要的工作,但另一方面却没有实际的权力,只是拟定各种方略,但是没有丝毫执行权。

而且和六部等执行机构没有沟通和联系,所以没有机会借助皇帝信任和各种机会脱离或凌驾于六部之上,因此军机处中没有出现官员大权在手的现象,从而避免了皇权的衰落。

内阁和军机处的另一大不同是人员身份的不同。明朝内阁都是外臣,入阁的成员并没有皇家内部子弟,不可能凭借着血统和身份入阁。入阁首先必须是进士出身,开始任庶吉士,然后做到六部尚书或侍郎的职位,在有其他阁老退休或主动辞职时才有机会入选。

而且一般要由吏部考察过后,公推候选人名单,然后由皇帝亲自拣选成员,这才能入阁。可以说,明朝内阁成员不单纯只是皇帝意志的体现,也有官员群体意志的因素。

而军机处则没有这样的程序,一般都是皇帝挑选信任的大臣入选,所以体现的只是皇帝一人的意志,无论从程序还是时间上来看,所以没有像内阁入阁那样的规范,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他们在军机处中自称为奴才,而这往往被看作是满人的特权,他们首先身份不是国家的官员,而是皇帝的家奴。而从成员构成来看,其中却是以满洲贵族居多,很少有汉人入职。到了清廷末期,由于满人内部执行力的下降,造成了汉族大臣入军机处变多。

结语

内阁和军机处都是出于加强皇权的目的而设立的,然而其结果不尽相同,内阁在取得权利后,首辅和阁臣逐渐向着权臣的方向演化,逐渐又形成了对皇权的威胁。

然而军机处这个临时的办事机构,却在本身组织和架构都不完善不稳定的条件下,实现了对皇权的加强和巩固。

然而,凡是有利有弊,被军机处所加强的皇权,在外国的坚船利炮的轰炸中如此虚弱不堪一击,当世界在发展,而清廷只会有效束缚人们思想和能力时,败亡很快会来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