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中,朱允炆不愿背负杀害叔父的骂名,结果坑死了自己!

2024-03-05 13:42     360kuai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中,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朱允炆的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在此基础上,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回顾靖难之役,朱棣之所以能够笑到最后,不仅依赖于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决心,也和朱允炆的妇人之仁存在直接的关系,尤其是朱允炆不愿背负杀害叔父的骂名,结果坑死了自己。

首先,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而建文帝朱允炆所在的明朝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在很多人看来,朱棣根本无法抵挡朱允炆的进攻。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朱棣越战越勇,势力越来越大,反而是朱允炆这边,不断损兵折将,最终士气丧失,被朱棣攻入了都城。对此,在笔者看来,朱棣之所以能战胜朱允炆,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不愿背负杀害叔父的骂名。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说了这样一句话,也即 "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也即不要让他背负杀害叔父的骂名。对此,《明史》中记载:"王以十余骑逼庸营野宿,及明起视,已在围中。乃从容引马,鸣角穿营而去。诸将以天子有诏,毋使负杀叔父名,仓卒相顾愕贻,不敢发一矢。"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真实的岳飞长啥样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岳飞画像,和想象中完全不同

《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 古时统治阶级会大力宣传“忠君爱国”的思想,“忠”是臣民的一片赤诚之心,有人“忠”于皇帝,有人却是忠于国家。 明朝于谦(字廷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