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只有十五个字的圣旨,李卫一看就笑了:把传旨的押到涌金门去

2024-02-11 13:42     360kuai

在清宫戏和演义小说中,康熙微服私访、乾隆微服私访,都被吹得天花乱坠。事实上即使是在康雍乾三朝,各地抗清斗争都从未停止,大刀会小刀会洪门天地会都极其活跃,如果清朝皇帝真的敢微服私访,那么分分钟就会被取走脑袋--就连慈禧逃难,也是千万人前呼后拥,要不然就会有不嫌慈禧老的强盗把她抢去当压寨夫人。而乾隆这个花花公子一向喜欢摆谱,他的六次南巡,每一次都可以跟隋炀帝下扬州一比奢华,甚至铺张浪费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的老辫子小辫子们,为了给他们的"十全老人""千古一帝"脸上贴金,编了很多故事,甚至不惜张冠李戴,让乾隆去抢他老爹的故事。那个故事其实是发生在雍正和李卫身上,当年李卫接到只有十五个字的圣旨,李卫一看就笑了:把这个传旨的押到涌金门去!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铁面雍正有时候也挺能搞怪的,他的一句话就让一个官员多摆了五年地摊。

现在流传比较广泛的,就是翁仲和仲翁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自然是乾隆,配角是李侍尧。那故事说的是李侍尧在科举考试的时候,把石像翁仲写成了仲翁二大爷,于是被乾隆写了一首打油诗调侃,并取消了李侍尧进入翰林院的资格而"罚去江南做判通"。但是编故事的人忘了查一查李侍尧的家谱:李侍尧既没参加过科举考试,也没当过什么通判。如果某个进士直接被授予通判官职,那不是惩罚,而是奖励--通判是知府的佐官,掌管钱粮盐铁的正六品,可谓又肥又美。即使是位列三甲当了庶吉士,毕业后也只能当个七品翰林院编修,如果只当了五经博士和典籍,那就更惨了,只有八品,是芝麻中的芝麻。

作为进了贰臣传的汉奸李永芳的四世孙,李侍尧是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仗着李永芳明将灭明的功劳,再加上四世祖奶奶也姓爱新觉罗(李永芳娶了努尔哈赤第七子爱新觉罗·阿巴泰之女),李侍尧有一个天生的身份,那就是"荫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印务章京",专门给乾隆管印章,位不高而权重,所以连和珅都搬不倒他。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细看清朝史料我们才发现,原来是乾隆偷了他老爹雍正的故事,而且那故事的原版比盗版更贴近实际,并且能证明雍正这个人平时也挺能搞怪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