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方翻译:为什么美国总是扶植腐败政权?《经济学人》的解释太让我失望了(3)

2021-09-01 09:00  观察者网

美式法治也许可以遏制那些无比猖獗的全局性腐败,或将其变为公众可以容忍的全局性腐败。但这套机制,不是短时间能建起来的,仓促推行,注定水土不服。

当地原有的政治秩序之所以能够延续,正是因为“它们是当地生存和发展的经验积累”,才能有效地维系政治和社会秩序等方方面面,但美国完全不顾及这些国家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独特历史、文化和特征,一味照搬美国模式,导致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整体的崩溃。

所谓的“前现代国家”其实也有自己的行事规则,但美国入侵后,旧体系受冲击,新体系又建不起来,权钱交易等腐败的程度,比过去还严重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美国的行径也无助于在当地建立对法治的信任。美军在海外一向乱来,犯了事也经常只是在军事法庭上从轻发落,几乎不会在派驻国接受当地法律的制裁。

在打击恐怖主义的过程中,美军更是屡屡践踏法律、条约。作家艾哈迈德·拉希德在他的《陷入混乱》(descent into chaos)一书中这样评价美国虐囚事件:“对于美国和人类来说都是一次倒退,对美国及他的盟友,并对整个国际体系造成了永久的损害……在美国对虐俘、设立秘密监狱等行为的纵容作出的榜样下,这些国家通往民主和抵抗极端主义的努力倒退了几十年。”

只要美国需要,人权、法治都是可以扔到九霄云外的。谁还会惧怕法律的制约?

在现实中,阿富汗的法治建设也未得到足够的支持。2002年4月的G8会议决定对阿富汗的战后重建进行援助,SSR(Security Sector Reform)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根据该项目,阿富汗每年将得到数十亿美元国际援助,以用于军事、警察、司法、禁毒等体制的改革和重建。

但这些年来,SSR项目预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拨给了军事和警察的改革,司法改革得到的拨款仅占预算总额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

3. 追求美国利益最大化,能吸引到什么人?

《经济学人》文章把美国称为世界上最理想主义的国度之一(“among the world’s most idealistic nations”)。不可否认,美国有些人确实是抱着善意宣扬美式“民主”的,也有真心认为“自由”压倒一切的。这样的个人固然偏狭,被“救世主”情结冲昏头脑,以一种“爹为你好”的心态看待世界,但也许还可以说是“好心办坏事”。

不过,这种现象基本停留在个体层面,到国家的政策上,美国则是高度追求利益最大化。

独裁政权也好、家族式垄断也罢,只要对美国俯首贴耳,乖乖做好美国的傀儡和利益代理人,非但不会遭到美国的制裁,反而能坐拥保护伞和大把美援。甚至对美国而言,独裁政权反而是更容易把控的对象,因为独裁者们通常会为了维护自己和统治集团的利益无限依赖美国的撑腰。

而一旦独裁者激起的民怨过大,难以维持,美国会果断抛弃。美国通过《美国对华关系白皮书》放弃了蒋介石政府;通过策划政变除掉了南越的吴庭艳政府;通过狼狈撤军抛弃了阿富汗的加尼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