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生最精彩的谋略,七年精心布局,自此扭转大明朝的命运

2021-08-31 12:40     360kuai

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朱元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年号洪武,至此,汉人受蒙元政权欺辱几十年的历史就此结束,一个崭新面貌的汉族王朝重新出现在中原大地上。

当徐达、常遇春等将领继续北击蒙元残余势力王保保以及扩廓帖木儿时,南方的江南,正处于恢复生机,生产改革的复兴局面。

在蒙元统治的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决定大力发展江南经济,他建都南京,使南方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而正当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生产上时,一个头疼的问题让他出现了。

朱元璋是依农子弟出身,不是政治富豪的家族,所以,从小就对一些政治什么的不感兴趣,但这个人明事理、讲义气,并知道爱护百姓。

在他看来,哪个王朝建立都不是一开始就会,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所以,他就把那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以及出谋划策的人物放在明王朝的中央枢纽上,以带动明王朝整个机器的运转。

陪朱元璋征战南北的,有许许多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他们都属于不同利益集团,所以很难处在一起,这其中就有李善长,刘伯温,杨宪,汪广洋等人物。

当李善长成立的淮西集团占了整个明王朝中央政治的一半权利时,朱元璋心慌了,他花费了七年时间,才将这个淮西集团铲除,那么,这个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朱元璋又为何如此惧怕?今天,就让我们聊聊这段历史。

一、李善长和淮西集团的来历,根深叶茂的元老派

说起淮西集团,那么就不得不说下李善长。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因功勋卓著,在朱元璋征战南北时,后勤事务都由李善长打理,李善长善于用人,有李善长在,朱元璋不愁打仗没有粮草。

所以,深受太祖的信赖,朱元璋也称其为"再世萧何",可见李善长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所以,朱元璋封李善长为韩国公,位居公爵,世袭罔替,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中最受信赖的人之一。

因为李善长善于文学,所以《元史》、《太祖训录》等都是由李善长主编。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问李善长,我该如何治理好国家?李善长说,秦朝末期,楚汉争霸,国家四分五裂,百姓深受疾苦,汉高祖建立汉朝后,便拥护百姓,发展生产,这才有了汉朝后面的强盛。

所以后来朱元璋体恤百姓,降级税收,使得百姓们丰衣足食。而且朱元璋喜爱才子,他亲自过问殿试,使一大批才子进入明朝权利中央,这使得明朝盛世一片生机盎然。

李善长虽然才能卓著,但也有些嫉妒心。假如放谁触犯了他的权威,他就会向朱元璋告状,而朱元璋拥护相信李善长,便会向这些人治罪。李善长有朱元璋撑腰后,慢慢开始变得膨胀,他的势力眼线贯穿整个朝廷中央,因此,淮西集团,也仗着李善长的支持,慢慢变得强大起来。

可当朱元璋发现很多人只听李善长语,而不听他的话时,便在内心产生了根除他的念头。但无奈李善长和淮西集团势力根林叶茂,并且他们有江南富豪乡绅的支持。所以,采用强硬手段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抗,以至最后使自己的统治地位丧失、

朱元璋心想,不能快刀乱斩,得采用温抚措施,一点一点削掉他的势力,所以,朱元璋采用刘伯温、杨宪、汪广洋等三个和李善长处于对立面的大臣,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暗中较量。

二、朱元璋的谋划,刘伯温和杨宪权利制约的失败

在大明政权成立时,有两股势力,有一种是最早跟随朱元璋转战南北的元老派势力,比如常遇春、徐达等,也包括李善长,另外,是后来得到朱元璋的重要,进入其集团的人物,相对元老派,这类人相对进入大明政权比较晚。

所以,他们也成了朱元璋遏制元老派的重要棋子,深受朱元璋的爱戴,他们的代表,就是刘伯温,杨宪和汪广洋这三个人。

首先,由于刘伯温出谋划策能力强,朱元璋决定让刘伯温去试探下李善长和淮西集团的底线,看是否能找到把柄,使朱元璋有借口压制他们。但是刘伯温可不傻,他深刻认识到了,假如自己能帮朱元璋压制李善长,而朱元璋又可采用雷霆之势一举清除他们,这必然是好事。

但如果朱元璋不能将他们根除,那么,有可能李善长借住把柄要挟自己,毕竟李善长和淮西集团势力过于强大,那么,可能自己会成为朱元璋的替罪羊。所以,刘伯温深思熟虑,决定辞官回乡。

刘伯温之后,朱元璋又决定用杨宪,但杨宪并没有刘伯温那样深思熟虑。杨宪觉得,有皇帝为自己撑腰,他就和李善长死磕到底。

但由于李善长和淮西集团阴谋合击,主动向朱元璋告状,所以这就让朱元璋面子过意不去,无可奈何之下,李善长询问缘由,朱元璋只好将杨宪处死,而李善长之后更加的肆无忌惮,淮西集团更加强大起来。

我们通过观察历史,发现这种事件在历史上并不是少数,比如,在清朝康熙年,鳌拜势力过于猖狂,康熙年幼,决定快刀斩乱麻,让辅政大臣苏克沙哈果断回击鳌拜,孝庄太后见状,知道不是时候,并且有可能激起鳌拜的反抗,有可能威胁爱新觉罗家族清朝的统治地位。

所以,孝庄决定安抚鳌拜,她下令处死苏克沙哈这个忠臣,这也让鳌拜放心,为之后康熙智除鳌拜提供了机会。由此可见,对待权利大的势力,不可操之过急,这些道理朱元璋都懂。

三、胡惟庸和淮西集团被根除,大明盛世的来临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在刘伯温和杨宪都未能压制李善长后,朱元璋决定启用一位重臣,他叫汪广洋,朱元璋封他为右相,分担皇帝压力。

另外,为了不惹怒淮西集团,也为了不让他们有猜忌之心,在李善长之后,胡惟庸成为淮西集团的代表人物,朱元璋将胡惟庸封为左相。目的一是安抚淮西集团,二是准备清除掉这股势力。

终于,在汪广洋的屡次观察下,胡惟庸权势压人,大权独揽,全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接着,汪广洋抓住了胡惟庸的贪污的把柄。

朱元璋最痛恨贪污的臣子,据统计,在洪武年间,明朝的中央枢纽被朱元璋通过贪污罪处理的大臣多达一半,所以,洪武朱元璋反腐是出了名的。

借着这个机会,胡惟庸被朱元璋打入了大牢,被彻底根除。淮西集团也随着胡惟庸的覆灭土崩瓦解,经过长达七年的谋划,朱元璋终于将这股势力清除,这为后来的大明盛世打下了根基。

结语

以李善长和淮西集团等为首的势力在朝廷猖獗揽权,朱元璋深知,如果任其发展,大明江山有可能易手,所以,朱元璋分别启用刘伯温,杨宪和汪广洋等三人,削夺淮西集团的权利。

在经过长达七年的谋划,淮西集团终于被朱元璋根除,而为了一劳永逸的防止其复苏,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集齐大权为一身,加强中央皇权的权力,设立内阁为皇帝分担,至此,大明帝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建立,此举也彻底扭转了明朝的命运,为明朝的盛世打下了根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