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听妈妈讲了很多,但我其实不感兴趣,完全是出于支持她分享心情的想法,每次都会默默听,基本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妈妈对追星的热爱也不局限于和我分享,可以说得上是“逢人安利”。我弟弟学习成绩一般,妈妈就鼓励他去职高学自己偶像那个专业,我不确定弟弟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
偶像对妈妈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到对我的家庭生活产生了实质的影响。妈妈偶尔会借她的偶像来贬低我,“考公没用,读书没用,人家随便设计东西就能赚几十万。”
我对妈妈的这些想法不太认同。有一次妈妈告诉我要“以他们为榜样”,我当时实在没忍住,就反驳了妈妈,妈妈听到后显得格外激动和生气,“xxx又没有违法乱纪,怎么不能做你的偶像!”
这次吵架中,我最生气的是她说了过分话,让我“滚出这个家,不要回来!”
我事后想过,自己当时不该说那句反驳的话,我以为妈妈只是一时处在气头上,怎么可能真的把女儿赶出家门。吵架后妈妈就出了门,我想着妈妈也许是去冷静了一下,可她再回家后,还是格外坚决地让我“滚”,还说别再回来。
我很快收拾好行李离开了家,在北京找到工作住了下来。其实以往寒暑假我都会去实习或者旅游,在家的时间不会太长。2020年疫情是我在家最长的一段日子,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结尾。
今年暑假我回家的时候,我父母已经分居了。现在家里各处布满妈妈偶像的照片、代言产品,据我所知,爸妈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分居的,两个人经常吵架。我们家有三间卧室,原本父母一间,我和弟弟各一间。我和弟弟不在家时爸爸睡在我们俩屋里,如果我和弟弟都回去了,爸爸就在沙发上凑合。
我不太愿意用“洗脑”来概括妈妈改变的原因,但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词了。
面对现如今家里的这些变化,我不敢说完全是妈妈追星引起的,但至少是个重要原因。
整治“饭圈”乱象成为共识。该图为网图
宋影:追星有没有带来更多的快乐?妈妈没有回答
我妈妈50岁出头,平时有自己的工作,我和爸爸也都上班,在家时间不算太长。2018年底的时候,妈妈喜欢上一个明星,我不是很清楚妈妈因为什么开始追星,只记得从那时起,妈妈会认真地听那个明星唱歌、看他直播、回顾他过往的影视作品。
现在差不多三年过去,妈妈还是在追他,以前她空闲时会和朋友出去旅游、逛街、跳广场舞,现在已经很少了。我有时候还开玩笑说:“妈妈实在是个长情的粉丝。”
妈妈追星的过程和大部分年轻女孩没什么区别,以前她是不会用微博的,但追星之初她就下载了微博。一边将偶像过往的作品翻出来看,一边时刻关注偶像的最新信息。后来线上追星已经不能满足妈妈的热情,她也开始参加线下活动。
之前我以为,接机(注:指明星飞到某座城市后,粉丝去机场见偶像)是专属于年轻人的一个活动,但妈妈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她和其他几名真“妈妈粉”一起接过好几次机。
我一直想,如果妈妈的偶像开演唱会,我肯定得努力买票带她去现场看,可惜偶像之前开演唱会的时候,妈妈还没有去线下的打算,这两年想去看了,妈妈的偶像却一直没有开演唱会。我只带她去过一次迪士尼的线下活动,那次应该是妈妈难得在公开的活动中亲眼见到她的偶像。
一年多前妈妈加了一些粉丝群,群里要求粉丝每天完成固定的任务,做完后要在群里打卡。任务种类颇多,线上任务包括打榜、投票、“反黑”等(注:反黑是指粉丝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偶像减少黑料、增加正面内容)。偶像出了杂志代言,我妈妈也会去买,这也被算作“数据任务”。
我记得妈妈刚接触到这些东西时,每天都会花两三个小时来完成任务,有时回家晚了妈妈还会有点着急地抱怨两句:“今天任务还没做呢。”
我是慢慢注意到妈妈的变化的,她的追星模式不像以前那么单纯了,我不知道这种做任务的方式能不能带给她新的快乐,但从我的角度看,这更像是在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
刚开始做数据的时候,妈妈只会在自己手机上做数据,偶尔借我和爸爸的手机做,逢年过节也会拿亲友的手机一起帮忙。但最近,妈妈已经在“做数据任务”这件事上花钱,也就是很多人知道的“打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