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建国以来最大的败仗,一代名将薛仁贵,为何会兵败大非川(4)

2021-08-30 18:20  360kuai

唐军这一招非常正确,只要能快速拿下吐谷浑地区,就等于把钦陵的大军和吐蕃分成两截。唐军既可以打击仓促回军的钦陵,也可以趁着吐蕃空虚直取他们的腹地,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让钦陵军队快速回来,唐高宗在西面让阿史那忠与阿史那都支的军队牵制钦陵的主力,不让他回援。

而薛仁贵考虑到远程作战的问题,坚定了速战速决的念头,《旧唐书》记载:军至大非川,将发赴乌海,仁贵谓待封曰:''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

薛仁贵的布置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让郭待封留守大非岭,配置有一万五的辎重部队与五千战士,依托山岭地形设置结寨布置防御工事。第二是他所率的主力军队,奔袭河口,这里是吐蕃军队的重要牧场,有着大量的战备资源。《旧唐书》记载:仁贵遂率先行,至河口遇贼,击破之,斩获略尽,收其牛羊万余头,回至乌海城,以待后援。袭击河口之后,他携带着缴获的大量物资退至乌海城,第三点就是唐军乌海城准备接下来与钦陵主力的战事。薛仁贵的布置重点还是在于乌海,这里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钦陵军队要想回国,必须会经过这里。

一败涂地薛仁贵没有想到,自己的布置居然全部失败了,《旧唐书》记载:待封遂不从仁贵之命,领辎重继进。比至乌海,吐蕃二十余万悉众来救,邀击,待封败走趋山,军粮及辎重并为贼所掠。仁贵遂退军屯于大非川。吐蕃又益众四十余万来拒战,官军大败,仁贵遂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这场战役远比书面上所写还要惨烈,在《资治通鉴》中写道:仁贵、待封与阿史那道真并脱身免,与钦陵约和而还。敕大司宪乐彦玮即军中按其败状,械送京师,三人皆免死除名。司马光还是相对客观的,因为这场战役后薛仁贵等三名主将全部被贬为平民。这几个人有资历有背景,通常唐朝在战争中很少会这样处置大将,薛仁贵也没有违背什么军法,却也落得一个仅比死强一点的处罚,可见大非川之战唐军败得有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