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隐太子后,是如何处置太子妃?

2022-10-03 11:19     360kuai

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一般认为背后真正推动的,是其次子,颇具军事才能的李世民及其谋臣。事实上,李渊嫡长子李建成的军事才能也是不俗,太原起兵后的河西之捷,便是其为领导核心所取得的,李世民当时仅仅是副手。接着霍邑之战中,在李建成与谋臣唐俭力排众议,促使李渊继续进军。战斗中,李建成佯攻引出了隋朝守将,并与李渊一道承担了敌方的正面攻击,而李世民率部从后包抄,从而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李渊

次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是为唐高祖,正式建立唐朝,疆域仅为关中和河东一带。远的不说,光在长安周边就有诸多敌对势力环伺:东边是屈突通部,西面是薛举、薛仁杲父子,南有朱桀、萧铣,中部呢,是刘武周。为此,被立为太子的李建成与李渊一道"主内",积极整顿朝纲,为全局做出战略性的谋划。

平定的任务,则交给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也不负众望,在此后的统一战争中,率部扫除西部薛仁杲、击败北方刘武周等敌对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不少军功,拥有自己军事势力的同时,也积累足够的民望,李世民还开设"开文学馆",笼络天下英才。

李世民

权力斗争是排外的,李世民这么做,自然不会太过考虑李渊嫡长子,也即是哥哥的感受。受到威胁的李建成,一方面做加法: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魏征与王珪曾建议,李建成重操旧业,亲自出征,希望借机提高在军队上的声望,以及民间的威望;博取后宫的支持,营造出"东宫仁爱"的名声,进而博得朝堂重臣的拥戴。

另一方面做减法:李建成借李渊之手,将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一一驱逐,在企图收买尉迟敬德未果后,将其调离;此外,李建成还借突厥造反之机,向李渊力荐李元吉担任主帅,率领从李世民阵营中征调的军队前往平叛,企图分化瓦解李世民在军营中的势力。

面临岌岌可危的形势,加之公元626年的两次"太白经天"天象示警,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并设下伏兵后,将前来的李建成、李元吉诛杀,史称"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的儿子,除了长子承宗早卒外,其余诸子皆被李世民下令处死,那么,李建成的太子妃呢?

玄武门之变

2013年,在破获的一起倒卖文物的案件,收缴了一块"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的墓碑,从中可以得知李建成太子妃的信息。不知与是否信奉佛教有关,太子妃取名郑观音,是河南荥阳人。荥阳郑氏,发展自两汉,到了魏晋南北朝,逐渐成为了望族。郑观音一支郑氏呢,在统一中,因支持李唐政权的缘故,郑观音被李渊选择做了李建成的太子妃。

可以说,郑观音是个幸运的女人,而后李世民也没有选择将其处死,但郑观音又是个不幸的女人,还没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缓过神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建成健在的五个儿子被李世民诛杀,悲痛中更带凄惨,内心是千疮百孔,立马想死的心都有了,但又不能这么做,因为其已经身怀六甲。这样一来,凄惨中更显残忍,十月怀胎,每天又是备受煎熬,因为她担心这胎是男孩。

所幸郑观音生的是女孩,从墓志铭推断很可能就是第五女归德县主。就这样,28岁的郑观音强忍着悲痛,搬到长乐门附近后,将五个女儿抚养成人。墓志铭描述道,"于是捐饰玩,屏珍华,耳无丝竹之音,身有绨缯之服。"绨缯指的是粗厚的丝织品,表明郑观音过着非常简朴简单的生活。

墓志铭的作者这样评价,昔有陶婴,恤孤资于纺绩。借以肯定郑观音的德行。陶婴呢,是古代贞节妇女的代表,相传其年纪轻轻便守寡,带着孩子靠纺织赚取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当时,有人很佩服陶婴,想要娶她为妻,陶婴听说后,做了一首《黄鹄之歌》表明自己的态度。

陶婴

或许出于政治考量,或许为了弥补当年父亲的过失,执政后的李治,选择优待这位已进入暮年的伯母,从墓志铭记载的详细,也能从侧面印证这点。但不久又碰上第二女李婉顺病故,享年四十,哪怕这位女儿是庶出,身为嫡母的郑观音又品尝了一次失去亲人的痛苦。

最终,郑观音"薨于长乐门内,春秋七十八"。从青年丧夫到晚年丧女,可谓是大起大落,如果说没有一颗坚强的心,是撑不过78个春秋的,李治下诏给伯母风光大葬,此外,在下葬时间,则选择了农历的七夕节,而下葬地点选在了李建成的隐陵附近,可谓是用心良苦。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