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赏张良3万户,张良只选择了1000,事后才知张良有多聪明(2)

2024-01-03 09:22     360kuai

“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往人家帽子里尿尿的事情,大概只有小孩子才能干得出来吧?但当时的刘邦已经四五十岁了,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执掌着千军万马的大人物。当然了,刘邦最大的优点也在于此,他不看重出身而看重才华的特点使得他笼络了许许多多能打的人,这些人的出身大都很低微。

例如“屠猪卖狗”的樊哙,在鸿门宴上我们得以领略这个人物的风采,“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你很难想象得出这样的话能够从他的嘴里说出来。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他扛着生猪肉大啃的画面,以及项羽的那一句:“壮士复能饮乎?”如果要评选秦末汉初最耿直可爱的人,我愿意给樊哙一票。而萧何、韩信、曹参、夏侯婴、周勃、卢绾等等如雷贯耳的人物,出身也都是一些低微的官员乃至是养蚕缫丝的底层人士,可以说刘邦的时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了瑰丽想象的梦幻的时代。

在这些人当中,张良的出身显然是最高贵的,他的祖上“五世相韩”,可以说与项羽比起来丝毫不逊色。况且张良是一位少年英雄,他在韩国灭亡之后便散尽家财,直到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失败后才亡命天涯。

刘邦与张良可谓是一见如故,但张良从见到刘邦的那一刻起,便明白他们从来都不是一路人,早晚有一天是要分道扬镳的。

张良认为刘邦是天命所归的君王,而刘邦认为张良是百年不遇的谋士,这便已经完全足够了。张良在刘邦阵营中立下了许多功劳,除了鸿门宴这样决定刘邦生死的重要节点之外,刘邦的很多成绩都离不开张良。

良曰:“沛公殆天授。”

正是这样的预感,使得张良在刘邦创业之初便紧紧跟随,当年刘邦攻取南阳便是张良一再坚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