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还是注定?黄河偏偏在人口大爆发的时候泛滥?谁最应该负责?

2021-08-23 16:00     360kuai

在垦殖之外,西汉随着人口的增加,还对中游山区的森林进行了其他形式的破坏活动,这主要有薪炭耗材、建筑耗材、以木材为原料的工商业耗材等。

关于薪炭耗材,据赵冈研究,古代每人每年约需要1立方米的木材,假设每公顷森林的林木蓄量为70.5立方米,照此计算,西汉一朝仅薪炭一项,毁林面积即由汉初的约0.22万公顷/年,增至汉末的约0.86万公顷/年。

西汉的建筑耗材也是十分惊人的。当时在民间盛行一种叫板屋的建筑风格,整个房屋的建筑从上到下全用木材,而不用其他材料。由此造成了对森林的大肆砍伐,此外,统治阶级为了兴建宫殿,也对森林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此外,西汉时兴起的一些手工业对森林的破坏也不可忽视。其中对森林破坏最为严重的当数冶炼业,如《汉书·禹贡传》就指出:“今汉家铸钱,乃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以上,……凿地数百丈,销阴气之精,地臧空虚,不能含气出云。斩伐林木往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此处误认为采矿能影响气候而不能含气出云。实际上,炼矿破坏了森林,使得雨量减少,进而引起了水旱灾害。

垦殖与毁林使得黄河中游的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增多,也使得下游的河道日益紊乱,由此造成了对河患的严重影响。

历史上黄河并非从来就是多沙河流,其含沙量是不断增多的。先秦时期,黄河相对比较清,含沙量也较小。到了西汉,随着垦殖与毁林的加剧,泥沙迅速增加,大约在西汉中叶,时人即称泾水为:“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汉书·沟洫志》)

而泾水上游马莲河的一条支流则被称为“泥水”。黄河干流更是“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张瑞瑾估计为700公斤/立方米。黄河的名称此时也始见于记载。水沙关系的变化,使得泥沙淤积严重,而当时下游地区对河滩地的盲目围垦,使得堤距宽窄不一,从而更加速了下游河床的抬升。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