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面对匈奴势力,为什么秦朝“刚”,而西汉王朝初期却“怂”

2024-04-20 10:43     360kuai

有人常说,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匈奴的态度,完全是两个极端,秦朝时期,秦始皇一听说匈奴来犯,立马就组织大军镇压,甚至直接夺取了匈奴的河套地区;并且整个秦朝年间,秦军对待匈奴侵略的做法都是直接硬碰硬,因此,在秦代,匈奴是丝毫不敢在大秦帝国面前放肆。

然而到了西汉初期,中央王朝面对匈奴的侵略进犯,所表现出的软弱,实在是丢了泱泱大国的脸面,从汉高祖刘邦到惠帝、文帝、景帝四朝,自从刘邦遭遇"白登之围"的耻辱后,基本上都是以和亲的形式来讨好匈奴,完全没有秦代面对匈奴进犯所体现的"刚猛"。

那么,汉初时期,为什么帝王们会如此"怂"呢?这其实有着许多原因,汉代初期的君王们其实一点都不怂,相反他们也曾想一腔热血的去痛击匈奴,但是,现实情况不容许、国家形势不容许、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容许。

如果抛开一切条件,直接和匈奴硬碰硬,那么,最好的结果也是大汉王朝勉强击退匈奴的侵略,那时候,汉王朝会因为战争而使得国家越来越衰落。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看待西汉王朝初期对匈奴的"怂",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大家就一目了之。

大家千万别认为,匈奴一直都是十分强大,其实在秦代,匈奴的实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大,纵观秦朝年间,北方游牧民族所生活的环境,匈奴东部有比他们强大的东胡政权,而西边还有十分强悍勇猛的月氏政权,匈奴夹在中间。

此时的匈奴,还得经常面对左右两大胡人势力的侵犯,所以,秦代时期的匈奴,不管是整体实力,还是军队规模都并不强。甚至匈奴能出兵的最大数量也仅仅是十万不到,而这相比较南方的秦帝国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大军,匈奴这点军队还真的不够看。

另外,长城防线一直被称为匈奴的碾肉机,匈奴每年在这里折损的兵力都有近万之多,就算匈奴侥幸的突破长城进攻内地,他们就必须要越过崎岖的北部山地和高原地带,这些地形又不利匈奴骑兵的作战,更利用中原军队打阵地战和堡垒战。

再说深一点,匈奴越过了山地和高原,到达了黄河沿线,那么,匈奴人就得渡河与秦军一战,而秦代时期的秦军部队,经过数百年的战国乱世锤炼之后,不仅战斗力彪悍,而且联合作战技巧也十分先进。

别看匈奴骑兵厉害,一旦他们遭遇了秦军战车阵,那么,所谓的骑兵优势自然就荡然无存。基于以上的考虑,匈奴人根本就无法和秦军对抗,秦军不去消灭他们,就让他们觉得十分幸运,想要在秦军手里去掠夺秦帝国边境,这纯属痴心妄想。所以,在整个秦代,匈奴势力根本就不足以让秦帝国害怕。

那么,到了汉代时期呢?因为秦末时期乱世纷争,这导致了整个中国大地,常年陷入了互相攻伐的状态,于是乎,中原军队实力大损;而这时候的匈奴,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并且还没有了南方中原政权的威胁,他们抢夺了河套地区作为倚仗,然后对东部东胡和西部月氏进行战争。

等到西汉建立之后,匈奴已经完成了对东西势力的吞并和压制,可以说,西汉时期,整个汉朝兵力弱小,而北方的匈奴却悄然地成长为庞然大物。但是,早期的大汉帝国还是过高地评估自己的实力,他们错误地指挥军队攻打强大的匈奴。

于是乎,白登之围也击碎了汉帝国君王征服四方的凌云壮志,也使得整个大汉帝国军事战略开始朝内收缩,对待匈奴的战略也是采取守势。

不过,匈奴这时候可不好放任大汉的休生养息,毕竟,大秦帝国的强悍早已触及到他们的神经,如果大汉帝国成长起来,那么,匈奴可能会再度被压制。这就有了匈奴常年不断地侵扰大汉边境,不仅是为了掠夺财物,更重要的是削弱大汉的实力。

而汉朝统治者被逼无奈之下,只能够送黄金、送粮食、送公主来请求匈奴的放过。好在,匈奴内部也并非铁桶一块,内部竞争也是十分剧烈,大单于的控制力度也不强,于是,大汉的糖衣炮弹的确使得匈奴志得意满起来。

他们渐渐地觉得,这种小日子也过得十分舒坦,于是,就大发慈悲饶过了大汉。然而,匈奴的饶恕却给了大汉争取了发展的缓冲机会;大汉历经文景之治后,国力和人口迅速飙升,而到了武帝时期,汉武帝凭借爷爷父亲留下来的基业,就完全可以大力搞起军事建设,于是,这就有了汉帝国重创匈奴的几次战争。

西汉建立时期,真的是一穷二白,首先,前代留下来的财富,要么被秦始皇、秦二世挥霍一空,要么,就被项羽给焚烧殆尽,要么就被诸侯给瓜分了。因而,大秦留下来的财富就只有土地和人口,其他的啥都不剩。

而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帝国时,整个国家老百姓,都被各地的诸侯给剥削殆尽,老百姓腰包里比脸还干净,所以,这时候大汉帝国的国库,不仅没有库存,还得想尽办法让老百姓生存下来。

于是西汉初期,政府和民众过得是十分艰苦,甚至连天子想找到一些白马当自己的车驾,都凑不齐白马,最终,只能找一些黑马充数。而臣子日子过得就更憋屈了,臣子们有辆牛车就十分奢侈了,还有的臣子每天都得步行来上朝。

而这个时期的匈奴呢?他们一统东西势力后,把东西政权的财富都继承了,所以,匈奴势力不仅有钱有兵,而且还有人,这个时期的匈奴,所拥有的财富甚至比大汉的财富还多,那么,如果匈奴和大汉打起仗来,汉朝政府怎么可能支撑的起战争呢?

"白登之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说,汉高祖被围困在白登山的战术使然,但是,汉军当时的窘况也是导致这事件爆发的根本源头,那时候的汉朝军队,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也没有足够的骑兵队伍,根本就没有办法击退围困白登的匈奴大军。最终,大汉臣子只能够通过贿赂匈奴单于妃子的手段,使得汉高祖成功逃脱。

其实,比起让部队直接攻击突围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这种贿赂的手段反而更加省钱,而且还更具有实效性,但是,这个事件也表明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大汉的国力,这时候远不及匈奴国力。

我们再说说,大汉的经济形势究竟有多差,首先,汉高祖搞分封制,把一些土地留给了自己的同姓王,这种恩宠的形式,其实就是在削弱大汉的国家经济潜力,这些同姓王们所拥有的土地内,所产生的所有税收,都归他们所有,甚至他们土地内的人口,也是他们兵员的保障,而中央王朝是不可以干涉各亲王的封地。

而到了文景年间,爆发了八王之乱,几个同姓王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就想搞个皇帝当下,于是,大汉又陷入了内耗阶段,"八王之乱"使得大汉好不容易攒下的一下家底,又被败光,而军队实力再一次大打折扣。

因此,汉文帝和汉景帝,就只能够夹着尾巴做天子,他们一点都不敢招惹匈奴,甚至匈奴各种过分要求,只要他们觉得不违反原则,一切照办,这也是文景之治时期,饱受现代诟病的地方。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我们就可以发现,文景时期,西汉根本就没有和匈奴作战的实力,甚至完全不具备一战之力。如果,这个时期要是和匈奴发生战争,就是典型的鸡蛋碰石头,那么,西汉怎么可能打得赢?

此外,"八王之乱"还导致了国内的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严重受挫,一部分商人站队"八王",于是,中央只能够严厉地处理掉,这就使得了北方和中原地带的商业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如果要想恢复这种损害,至少需要十几年时间。

所以,我们讲,文景时期,两个天子卑躬屈膝,其实就是为大汉帝国赢得时间上的发展,没有充足的国力和稳定的经济运转,大汉,怎么可能调动的了大规模的军事动作呢?

我们晓得,中原历来就是步兵引导军事发展,可以说,步兵就是古代帝国的核心军事力量。而骑兵的建设一直都是帝国最不想面对的事情,骑兵建设需要大批量的优良战马,这就需要有大片的良马繁育基地,这一点,汉军是不具备的。

此外,骑兵的建设所要耗费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还有培训费用都是天文数字,万人骑兵队伍的建设,完全足够养活百万步兵队伍,由此可见,骑兵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其实非常的困难。

另外一个就是大汉帝国,极缺军事人才以及骑兵统帅人才,虽然说,大汉地广人多,但是,要想在千万人里找到几个骑兵方面的军事指挥人才,还真的不容易。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国古代社会,一直是农耕社会,我们不像北方的游牧民族那样,我们对马的依赖并不大,所以说,中原的骑兵方面的人才也是极少,这是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使然,是社会使然,也是历史使然。

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历经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五个朝代也才发现数个骑兵指挥大才,就连卫青都不是完全的骑兵指挥人才,卫青还是靠着步兵而击败匈奴,也就是说, 偌大个大汉其实也就是一个霍去病,他指挥骑兵作战比较厉害。

而后面的一些骑兵都统虽然也取得一些战果,但是,这都是建立在后面匈奴式微的条件下,假若没有霍去病,只有其他的骑兵指挥人才来统率骑兵作战,那么,战果绝对达不到霍去病是积攒的那种战果。因此,相关领域人才的缺乏,也是导致汉代一直不愿意出兵的原因。

当汉朝出现骑兵将领匮乏的同时,匈奴则出来了一个历史性的人物,冒顿单于,他极其善于用兵,特别是骑兵战术出神入化,他先后征服东胡、北夷、西月氏,建立一个兵锋强盛的统一的大匈奴。

面对匈奴的军事强势,汉帝国的军队,很多都是秦末时期,起义农民拼凑成的军队,其初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所以,等待几十年,甚至近百年都没有随便出战,并且一定要等到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都集中了,大汉才真正出兵,由此可见,大汉初期的天子们都是很理智的。

汉武帝年间,大将军卫青打败了匈奴,却并没有得到战争的胜利,汉武帝对此也能理解,卫青毕竟不是骑兵专家。而霍去病出现后,汉武帝对卫青的这个天才外甥,十分感兴趣,并且悉心的培养,使霍去病的军事天赋得到了发挥,因此,我们可以说,霍去病骑兵方面的成就很大程度是汉武帝栽培的成果。

大汉对待匈奴的"怂"是有原因的,并不是说,大汉的天子天生就是软骨头,能当上君王的人,脑子都不会太差,他们很明白敌我实力的差距,也很明白国家的真实水平。而西汉能够坚忍四代,而不随意对匈奴出兵,由此可见,西汉统治者们在治国理政方面是有着极高的远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