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第一文臣”为何是李善长而不是刘伯温 主要是这三点(6)

2021-08-18 17:00     360kuai

有三个地方,刘伯温是比不了李善长的。

一、朱元璋有着浓厚的乡土、宗族观念,认为那些同自己有着乡里、宗族关系的淮西将臣,才是最可靠的心腹骨干。刘伯温是浙东人士,而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同乡。

二、李善长从龙时间很早,是朱元璋手下骨灰级的追随者。李善长四十岁那年,刘福通发动了农民大起义。李善长闻风而动,很想在乱世中捞一把,前去投奔,但没有和刘的队伍接洽上,遂"携幼子避地池阳(滁州)"。至正十四年(1354 年)春夏间,朱元璋带兵攻打滁州,李善长穿上一身崭新的儒士袍服,飘飘若仙,在道旁求见。朱元璋一下子被他的隐士造型所吸引,就勒马询以平定天下之策。李善长摇头晃脑,劝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其实,这也不是什么过人之见,但当时的朱元璋读得书少,身边也没什么文士,就点头称"善",命他为掌书记。话说回来,李善长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到了朱元璋身边,就替朱元璋打理了大部分的后勤事务。相比之下,刘伯温是龙凤四年(1538年)朱元璋攻打处州时才和朱元璋相识的。当时,朱元璋在宋濂的推荐下派人去请刘伯温。刘伯温一时还看不出朱元璋的王者之相,匆匆一晤便告辞而去。而等元朝濒临灭亡,各路势力已逐渐消亡,才在处州总制官孙炎的劝说下重新投入朱元璋帐下。

三、与刘伯温的"先辞后投"不同,李善长对朱元璋,那是"从一而终",跟随朱元璋下滁州、和州,进克太平、应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滁州,郭子兴一度想将李善长调入元帅府做自己的助手,李善长向朱元璋哭诉,朱元璋无可奈何地叹:"主师之命,弗可违也!"但李善长还是坚辞弗就,表现了对朱元璋的忠心。不难看出,从龙过程中,李善长表现出来的忠诚度远远高于刘伯温。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