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劳卑在中国三个月,为什么能改变中英关系?点燃战争导火索?

2021-08-17 14:20     360kuai

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霍尔巴赫

晚清时期中西之间的联系越发频繁,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列强迫切想要打开中国的贸易市场。毕竟中国地大物博,人口繁盛,又有着海量的白银,对于欧洲列强来说毫无疑问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一开始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与外交关系还是比较平和的,英国愿意坐下来与中国洽谈商贸,希望用一个更经济的方式攫取中国的巨额财富。很显然,这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英国当时所兜售的包括鸦片在内的商品极大程度上祸害了中国国民。

当时的清廷内心其实是非常矛盾的。清廷统治者、官僚深知国家的实力不济,无法用武力对抗英军,加上英国的贸易确实为清廷带去了一定的收入,因此长期对英国敢怒不敢言,尽量满足英国在贸易上的一系列条件。

一开始中英之间的接触大多只是商业贸易上的接触,基本没有涉及到政府之间,而中英之间主要通过广东商人以及东印度公司之间进行联系。不过1833年情况产生了变化,中英贸易的商贩集体向英国议会提议要求废除东印度公司的特权。

最终在商人的集体请愿下,英国议会不得不通过了《特许状法案》,东印度公司失去了印度地区以及对华贸易的专卖权。自此之后,英国大量的商人都有资格来到中国进行贸易,他们更加迫切希望中国能够彻底打开自己的市场,停止闭关锁国。

东印度公司已经不能主导中英贸易,那么英国必然会再派来一个人担任贸易监督。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宾心知大事不妙,于是特地给东印度公司大班(即商船中管货的货长)写信,希望他能够劝英国派来一位商界头目来担任新一届与中国沟通贸易的角色。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