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和越南朋友的交往中,对方对"越/粤/Viet"的兴趣之浓厚,常常令我吃惊。例如几年前,我曾遇到一位移居美国多年,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热爱历史的越南老者。这位老人对百越族中的"闽越","雒越"等部族如数家珍,足令我国许多南方人汗颜。
但我很快便觉察到,这种熟悉背后似乎隐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投射,及至他开始怀念从前越南与中国"划江而治"(是的,你没看错,划长江而治)的日子,我已吓得不轻。
这样的经历虽然荒诞,却颇能看出一些越南人对本民族历史疆域的充满矛盾的想象,而越南民间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复杂情感,与此有莫大关系。
越南人的这种历史认知起源于秦将赵佗在百越地区建立的南越国,越南人称为"赵朝"。秦朝统一北方后,对南方发动大规模战争,并开凿运河,贯通江河水系以利于粮食、物资的运输。当时故楚国之南的山岭和丛林中生活着古越族,分为几百个部落,史称百越。生活及其原始落后,但十分凶蛮,不容易征服。50万秦军迅速南下,经过艰苦的战争,连秦军最高指挥官屠睢都被越人偷袭杀死了。最终征服了百越部落。秦末农民大起义,秦驻关中的主力部队镇压乏力,局势危急,接替屠睢的秦军统帅赵佗命令阻塞隘口和道路,没有驰援秦中央政权,北方原蒙恬麾下的30万部队也没有南下。秦朝终于灭亡。汉灭楚统一中原,赵佗在南方割据一方,建立了南越国,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