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国军,由于很多部队缺乏基层军官,导致新兵无法得到有效训练,更谈不上各兵种配合以及合理的火力配置。其实国军在培养基层军官方面早有建树。在抗战爆发前十年,除了著名的黄埔军校以外,中央军校以及各地方军校和分校,一共培养了近2万基层军官。这些人,本来是我民族抵抗日本军队的中流砥柱。
然而可惜的是,一场历经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让国军精锐损失殆尽,近1万名基层军官为国尽忠。也就是说,十年辛苦培养的基层军官,就在这一场战役中损失了一半以上。基层军官的断层,导致了国军战斗力的进一步降低。国军为了补充基层军官的严重不足,在各地军校大量招收学员,并且在学制上大范围缩短。以中央军校为例,在抗战爆发那年报名者近10000人,只有700人录取,录取率仅为7%左右。
而在淞沪会战之后,中央军校某分校招考,报名者1500人,录取者竟高达1300人。除了扩张人数,在学制上也压缩到极点。最长的也不过两年左右,最短的才9个月就毕业上战场了。这种体质下教育出来的基层军官,与战前相比,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的。不过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这种取舍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