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一扇小门。山庄入口处是一个很小的拱门,从外看并无特色,“树人山庄”的门匾透着清雅。步入园内,满目风光,另有一番世界。
二重围墙即园中有园,外园种果树,里园栽花草。山庄内共有奇花异木200多种,尤以五色茶花、胭脂树、四季绣球、百年罗汉不老松等最为珍贵。
在绿意的衬托下,古朴的建筑丝毫不显得沉闷,反而生机勃勃。清亮的阳光倾洒而下,给万物镀上一层浅浅的金光。
三层建筑,寓意“三元及第”。
三层分别是低层迎屐,意为迎宾;中层是湖隐轩,用来待客;上层树人堂,最适合读书。从下到上,功能完善,分区明晰。
迎屐两侧有对联:“砌屋依山开门对树,春风坐我丛桂留人”,充满了深深的文人气息。
山庄四方开四扇大门,招徕四方宾客。
五六七意为山庄内有五处假山,宛如五岳朝天;六幢房屋,表示六亲常临;七口池塘,暗示七面镜子。
要格外提一下,山庄内的池塘都是人工挖造,按原来的山沟,加以改造而成。排水主渠被设计经过池塘,这样,雨天便可防山洪暴发,晴天储水防旱。不仅成为风景,更是在背后有着实际作用,可见吕芋农在设计山庄之时,就已经考虑到了。
山庄内还有八座亭子,各有千秋,拟为八面玲珑。
这是小兰亭,是仿会稽兰亭阁而造,作为文人墨客云集吟诗作对,讲武论文、议政评道的地方。
想象一下,静坐其中,两侧的圆洞门将风景毫无遮蔽地送到人的眼前,不失为一种享受。
这是半山亭。
所谓半山亭,正是坐落在半山之中,坐东向西的方形小屋,正面墙上书着一匾“半山亭”,下有一联“若问前程才到此山一半,寄语来者所期树人百年。”
据说当时吕芋农以办学的名义,说动了李宗仁借给他十万大洋。但李宗仁到了这个半山亭,看到对联的上联,就知道了吕芋农的真实意图,结果下联都懒得看了,借款的事也没了下文。
虽然故事真假有待考证,但吕芋农在这副对联里表露出来的期望,终归只是期望。其后许多年,这座山庄只是做到规划中的一半,再没能添加更多东西。而他的官职也始终没有晋升,非常可惜。
这是倚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