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同一年,公孙瓒上书皇帝,例数袁绍十大罪状,并起兵讨伐袁绍,公孙瓒军一路势如破竹,袁绍军节节败退,一时间冀州震动人心惶惶,各郡县纷纷开城投降。身为冀州统治者的袁绍见公孙瓒军势力强劲,感觉不可力敌,于是想要和解的他便将自己的渤海太守的印信交给了公孙瓒的堂弟公孙应范。本来事情应该告一段落,但是公孙范在到达渤海只有立即起兵攻击袁绍。而在北方的公孙瓒也是立即起兵,两军兵合一处共同讨伐袁绍。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公孙瓒连续攻破青州、徐州的黄巾军兵锋所指挡者披靡。百战百胜的公孙瓒自行任命了自己很多部将为各地的郡守县令,逐渐稳定自己的后方。
公孙瓒最终兵住界桥。袁绍自然也不甘心于自己被公孙瓒压制,所以领兵于公孙瓒进行决战,最终两军于界桥附近相遇,于是便有了改变两人一生的界桥之战。
当时的公孙瓒坐拥精兵三万,左右各设置五千精骑,以白马义从作为战斗的主力。反观对面的袁绍,仅仅以八百精锐步兵在前,一千强弩兵在后对阵公孙瓒。当时的公孙瓒因一路之上百战百胜起了轻视之心,所以见袁绍兵微势弱就直接引军进攻。未料袁绍示敌以弱实则将主力埋伏于两翼,最终公孙瓒连败两阵死伤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