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潮饮荟董事长殷凯对酒讯分析表示,所谓的"东方价值体系"对目前国际通行的价值体系而言有一些敌对情绪。在国产葡萄酒发展过程中,如果老是搞中国葡萄酒与全球其他葡萄酒的对立,其实不利于中国葡萄酒产业成长。
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不可避免。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文件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葡萄酒行业产量为70万千升,追上进口葡萄酒量的年度最高峰,销售收入达200亿元,实现利润40亿元。
现状是,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00.21亿元,同期我国葡萄酒进口额为18.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8亿元)。其中瓶装酒进口额为17.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2亿元)。
这之中,澳大利亚、法国、智利长期霸榜我国进口葡萄酒规模前三甲。2020年,仅澳大利亚一国对中国的出口量就达到8573.23万升、进口金额达6.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3亿元),这规模已经相当于中国葡萄酒上市公司中规模前三的总和。
2021年3月,商务部最终裁定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税率在116.2%-218.4%之间。这一改变,让不少人直呼国产葡萄酒的春天来了。
殷凯认为,这一变化给进口葡萄酒和国产葡萄酒的机会是一样的。葡萄酒本身的农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多样性,以及市场上下游高度离散的特点。过去法国、澳洲品牌一度占据统治地位,有阶段性的原因。这些年来,葡萄酒市场和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未来大概率是百花齐放,而非一枝独秀。
高价筑起"高端品质"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认为,早期在进行葡萄酒的市场推广时,将其复杂化、贵族化和标准化,因而把普通消费者挡在了门外。国产葡萄酒盲目把产品向中高端发展,而高端产品与进口高端葡萄酒完备的产区、品牌及历史沉淀相比不占优势,结果是中高端不算成功,餐酒市场失去了,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是自带"滤镜"的,"82年的拉菲"人尽皆知更是让它的高端属性彰显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