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方都不具备灭亡对手实力的情况下,长期的敌对只会导致一种两输的局面,隆庆和议最终能够达成,是明蒙双方客观上都有和平的意愿,只是缺少一个契机罢了,这个契机发生在隆庆四年的九月,俺答夺走了自己的孙子把汉那吉的妻子,把汉那吉心中不满直接带着十余人投降了明朝。
宣大总督王崇谷认为把汉那吉"奇货可居",俺答如果看重这个孙子,前来索取,"则因与为市,责令缚送板升诸逆,还被掠人口,然后以礼遣归"如果俺答不要这个孙子,那么明朝方面就应该厚待把汉那吉,俺答年事已高,等到俺答去世后,就扶持把汉那吉给他封号,挑起蒙古的内斗。无论哪种情况,最后都是对明朝有利。
王崇谷提到的"责令缚送板升诸逆"这里多说几句,板升指的是大板升城,在明朝中后期蒙古历年劫掠的人口以及明朝叛逃过去的人众,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在东蒙古,由投靠俺答汗的白莲教徒丘仝等组织汉人工匠施工,建造了一座城池。这座城池建成之后,蒙古方面凭借投降的汉人,拥有了一定攻城能力,而板升城内的叛逃汉人首领也常为俺答入侵明朝出谋划策。王崇谷此举也是为了拔出板升城这颗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