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使天下疲敝,然终不亡者,是由于晚年能幡然醒悟痛改前非

2024-04-07 08:42     360kuai

历来对汉武帝有一致评价、众口皆碑的是他的晚年悔悟。学者都以为武帝使天下疲敝,然终不亡者,从他个人身上找原因,就是由于晚年能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如司马光说,武帝下哀痛之诏,"始寤公卿方土之谄谀,对不以诚,有悔于心也。故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天下复安"。王夫之评:"武帝淫祠无度而终不亡",即赖此晚年侮悟。

朱熹认为武帝之悔悟有他的性格原因,说:"武帝虽有病疼,然天资高,足以有为……末年天下虚耗,其去亡秦无几。然他自追悔,亦其天资高也。"有人把这种能自我悔改的性格概括为"明",称武帝为"明主"。晚年悔悟所表现出来的"明"或称"明智"是汉武的再-性格特征,知过改过是这种"明智性"的具体表现。应当指出,这种"明"或"明智"性格并不是"天纵英明"把它完全归结为"天资"乃是性格先验论。

汉武帝的这种"明智"性,恐主要来之于他所受的学术文化教育,来之于他的实践。吕祖谦就曾指出:"汉武帝穷侈淫刑黩武,比秦隋无几。然秦隋亡而汉不亡者,要须深思:二世、炀帝只以下情不通,故亡;汉武下情却通,只《轮台诏》可见外面利害,武帝具知之。"用时下流行的控制论语盲来说,下情不通就是信息反馈系统堵塞,下情通则是信息反馈系统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