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名人故事——义风凛然的徐应龙

2022-12-03 15:39     360kuai

海峡品牌杂志社特约撰稿人 俞 杰

徐应龙,字允叔,福建浦城人,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生,淳熙二年(1175年)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任衡州(今湖南衡阳)法曹(司法官员)、湖南提刑司检法官(掌检察刑狱之事)。当时潭州(今长沙)上报了一起劫盗案,首谋者已被捕,却诬在逃的人是首谋。逃犯被抓到后,经官府严刑逼供屈服,定为首犯上报(按律首犯必死)。徐应龙阅案卷后认为"首从不明",理应上奏。其上司卢彦德提刑碍于官场人情,要求徐应龙按潭州的意见上报结案,并允诺将为徐应龙保举官升一级,但徐应龙仍坚持应上报复审,并向卢彦德表示若草菅人命,换取升官,自己于心不忍。

徐应龙后改调江西筠州高安知县,当时原太府丞吕祖俭因论事触犯权臣韩侂胄,被流放死于此地。徐应龙知道他是个正直的人,毅然为其料理丧事,并撰文哀悼。有人劝他不要惹祸,徐应龙说:"吕君吾所敬,虽缘此获谴,无所恨。"朱熹知道此事后,致书赞徐应龙:"高安之政,义风凛然。"不久,徐应龙任淮西安抚司机宜文字(掌军事机密事务)。任满回京考绩时,宰相陈自强是徐应龙故交,派人来示意要留其在京,徐应龙反而请调外任,去广东雷州为官。又改任南恩州(今属广东阳江市)知州。所到之处劝农兴学,为政清严,民歌云:"生我父母在何许,养我父母徐州主。"政绩上奏,擢升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说书史,解释经义,并备顾问)。当时旱灾严重,徐应龙引用汉代卜式故事,暗讽大臣聚敛自肥。之后,改任秘书少监(秘书省负责人)兼工部侍郎(工部副长官)。此时金国迁都汴京,徐应龙上奏:金人为元所败南逃,势必侵犯宋边境,金若灭亡,将出现更强的新敌,必须防范。接着又兼任侍讲(掌读经史,释疑义,备皇帝顾问),上疏称:"人主不能尽知天下人才,当责之宰相;宰相不能尽知天下人才,当采之公论。"升吏部侍郎,进而又任刑部尚书兼侍读。在讲筵,经常结合时政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一次,讲到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为士兵吸疮脓的故事,奏说,吴起如此爱护士兵,所以打仗时士兵肯出死力。现在的军将都靠行贿升迁,专事克扣拖欠下级军饷,必然被士卒所怨恨,这还能领兵打仗吗?宁宗听后大惊道:"债帅之风,今犹未除邪?"宰相史弥远得悉,很是恼怒,便免其侍读之职,改兼太子詹事(掌太子家中事)。恰逢太子死去,徐应龙请求外任闲职,宁宗不准,改任吏部尚书。徐应龙此后多次上书告老,乃以焕章阁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闲职)。

嘉定十七年(1224年)徐应龙去世,归葬浦城吴山东南麓应迹寺后(其墓于元代被毁,其址于近代建为富岭镇殿下小学)。朝廷赠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的最高荣誉称号),赐谥"文肃"。身后累赠头衔至太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之首,一品)、魏国公。其子徐荣叟、徐清叟及女婿魏了翁,均为南宋末名臣。徐应龙在宦海沉浮长达50年,《宋史》有其传。

(作者系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