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如此厉害,为何不取洪秀全而代之

2022-11-28 17:39     360kuai

天京事变后,举目望去,太平天国朝中已经没有能堪当重任,匡扶大厦的治世能臣,洪秀全自己又不理政事,只顾自己的享乐生活,太平天国一时间人心惶惶,政权岌岌可危,此时石达开在众人的拥戴之下从西征战场回到天京主持政局,并很快扭转不利局面,石达开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很朋友不禁发出疑问,既然洪秀全不理会政事,石达开又有如此之能耐而且还得到众人的爱戴,为何他自己不取洪秀全而代之,领导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这里小编就向各位历史爱好者谈谈其中的缘由。

大环境不好,处境危机。天京事变后,石达开从安徽前线回京辅佐洪秀全处理国家大事,并很快扭转了局势。但是太平天国四面受清军围困的局面依然没有被彻底打破,太平军真正能够牢固掌控的城市就只有南京、安庆、镇江和苏州,其余的都是在争夺当中,时常易手。而此时的湘军经过连年的征战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并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成为太平军最大的劲敌,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鲍超、李续宜、李续宾等均是时代著名的帅才和战将,清军可谓是豪华阵容,人才济济。反观太平天国阵营,帅才缺少、战将凋零,能率军征战对付湘军的可谓寥寥无几,太平天国起义时的著名战将几乎都在天京事变中损失殆尽,唯有石达开幸存下来,但也是于事无补,人在朝中,就不能征战,外出征战就不能处理国事。后期的陈玉成和李秀成算是比较突出的人物,也是和湘军主力抗衡的最重要力量,此外太平军再无战将和帅才可用,可谓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所以太平军要想打破清军的包围是非常困难的,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几乎成为不可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石达开出走之后继续征战,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不但建立闽浙根据地与天京遥相呼应的战略目标没有实现,最后还命丧四川大渡河畔;李秀成、陈玉成率领几十万大军解天京之围,与九帅曾国荃率领的三万多湘军多次激战却无法打破包围圈,可知太平军的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太平天国处境是十分危险的。此时夺权,只会造成内部更大的损失,并加快被清军剿灭的速度。

忠君思想根深蒂固。自从儒家思想被确定为官方的正统思想之后,忠君观念就一直流行在整个中国社会,尤其是到了宋朝,理学的出现,忠君、爱国、爱民、责任、义务、节气成为国人最为看重的品格,并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再加上科举考试与经过理学大师朱熹加工过的四书相挂钩,每一位学子的心目中都是满脑子的忠君思想,想让他们做出违反君主或者上级的事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就比如曾国藩为何自己不称帝取代大清王朝是一个道理,不是没能力,而是自己不愿意,不想做违背自己人生理念的事情,所以他才起来与毁灭传统文化的洪秀全之流相抗衡。石达开是早期太平天国运动的知名人物,相对于很多出身低微,并且少有读书识字的领袖们而言,石达开出身良好,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中过举人,对儒家经典应该说是非常的熟悉,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深受其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的影响,所以他比较忠于洪秀全,忠于太平天国,对革命运动具有历史的责任感。这一点是有依据的,在洪秀全不理会政事,自己又得到民众拥戴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取而代之,而是选择了离开,继续以太平天国的名义征战,没有自立为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今日关注
更多